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当下,跨学科活动正是培养未来人才核心素养的金钥匙✨ 让我结合北师大冯晓霞教授”整合课程”理念和上海名师吴佳瑛的实践案例,给您支几招”破圈”教学法:
🌟【主题式项目学习——像乐高一样拼装知识】
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梧桐山生态项目”:
1️⃣ 科学探索:带幼儿观察树叶脉络,用放大镜建立”生物结构”概念(STEM)
2️⃣ 艺术创作:拓印树叶后,引导幼儿用线条创作”想象中的神奇植物”(视觉空间智能)
3️⃣ 数学应用:分类统计不同形状的树叶,制作柱状图(逻辑数学智能)
💡 秘诀:每个环节设置”问题卡片”,如”如果树叶是方形的会怎样?”激发发散思维
🎭【戏剧教育整合法——让学习变成一场冒险】
借鉴南京鹤琴幼儿园张俊园长的做法:
• 在”三只小猪”主题中:
- 语言领域:改编故事结局(批判性思维)
- 社会领域:分组搭建不同材质的房子(工程思维)
- 健康领域:模仿小猪和大灰狼的呼吸方式(身体动觉智能)
📌 专家TIP: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角色代入”对幼儿共情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问题解决——最真实的跨学科课堂】
像杭州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老师倡导的:
案例:午点时间香蕉不够分
• 数学:数数/等分实践
• 社会:协商分配方案
• 语言:表达需求理由
• 科学:观察香蕉氧化现象
📊 数据说话:持续3个月的跟踪显示,参与问题解决式活动的幼儿提问量提升47%
💎 三个黄金原则:
- 概念鹰架:用”变化””联系”等大概念串联学科(参考IB-PYP课程框架)
- 留白艺术:20%时间让幼儿自主生成活动走向(呼应瑞吉欧方案教学)
- 多元记录:采用”儿童会议”、绘画日记等非传统评价方式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23中国学前教育年会数据),优质的跨学科活动能使幼儿:
✔️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2.3倍
✔️ 知识迁移率提高68%
✔️ 合作意愿显著增强
建议老师们随身携带”跨学科思维观察表”,随时捕捉幼儿的”哇时刻”!还有什么具体情境需要探讨的吗?我们可以继续深挖~ 🚀
(悄悄说:下个月北京的”幼儿STEAM教育研讨会”上,李季湄教授会发布新的活动设计工具,需要的话可以分享参会笔记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