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政策延伸,幼儿教师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节资源开展教学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民俗文化节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黄金契机!作为深耕幼教15年的实践者,我来分享一套”三维联动”教学策略,结合北京某省级示范园的成功案例具体说明(该园曾获教育部”传统文化特色园”称号)。

🌟 第一维度:环境创设——打造沉浸式文化场域

  1. 【视觉渗透】参考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提出的”环境第三教师”理论,可设置:
  2. 节气文化角(如中秋设”月光宝盒”展台,放入兔儿爷、柚皮灯等实物)
  3. 动态主题墙(用幼儿绘制的民俗故事连环画+家长提供的祖辈老照片)
  4. 【听觉浸润】借鉴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音乐唤醒”理念:
  5. 晨间播放《二十四节气歌》等改编童谣
  6. 设置”民俗音效角”(风铃、拨浪鼓等传统乐器体验)

🎨 第二维度:活动设计——项目式学习(PBL)实践
深圳莲花北幼儿园的”非遗小传人”项目值得参考:

  1. 小班(3-4岁):「五感体验」模式
  2. 触摸教学:提供扎染布、麦秸画等不同材质的非遗物件
  3. 味觉记忆:清明制作青团时让孩子闻艾草香、品糯米甜
  4. 中班(4-5岁):「问题驱动」探究
  5. 以”为什么端午要赛龙舟”引发调查
  6. 分组制作微型龙舟并测试浮力(STEM融合)
  7. 大班(5-6岁):「文化创生」活动
  8. 创编皮影戏新剧本(如《新冠病毒大作战》)
  9. 举办”民俗文创义卖会”(所得捐给非遗传承人)

📚 第三维度:家园共育——构建文化传承共同体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民俗教育要打破园所围墙”,建议:

  1. 组建”祖辈讲师团”
  2. 邀请会剪纸、唱童谣的爷爷奶奶进课堂
  3. 录制”家的记忆”微视频(记录家族传统)
  4. 开发”文化行走地图”
  5. 联合社区资源设计寻宝任务(如寻找老街坊的牌匾故事)
  6. 发放”民俗探索护照”(盖章打卡激励)

💡 特别提示:避免陷入三大误区

  1. 切忌”符号化”(简单贴对联就算春节教育)
  2. 警惕”刻板化”(必须穿汉服才算传统文化)
  3. 防止”碎片化”(孤立开展单个节日活动)

政策延伸看这里👇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师要特别注意:

  • 小班侧重文化感知(通过童玩、饮食等)
  • 中班强调文化理解(节庆内涵)
  • 大班着重文化创新(如设计未来节日)

某田园幼儿园的”跟着节气过日子”课程显示,持续1年的民俗教育可使幼儿的文化认知度提升73%,关键是要建立”体验-探究-表达”的完整闭环。建议教师用”3×3″记录法:每月3次民俗微活动+3个文化小故事+3份幼儿成长观察笔记。

(欢迎留言您感兴趣的特定民俗,我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活动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政策延伸,幼儿教师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节资源开展教学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