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 幼师必看!3个妙招让孩子秒懂防震知识(附专家推荐活动方案)
地震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生存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专家,我特别认同北京师范大学洪秀敏教授的观点:”防灾教育要用孩子的语言,把知识转化成游戏。”今天分享3个创新教学法+1个园所落地方案,建议收藏!
一、 “地震三字经”游戏化教学(小班适用)
中国地震局王暾博士强调:”幼儿防震教育要把握三个关键词:简单、重复、可视化。”
✅ 童谣改编:
“地震来,不要慌
躲桌下,护住头
等摇停,快快走
老师话,要记牢”
(配合《Baby Shark》旋律,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
✅ 区角游戏:
在建构区投放”抗震建筑”材料(积木+减震泡沫板),孩子们搭建后摇晃桌子测试稳固性。
二、 沉浸式VR体验(中/大班特色活动)
东京大学幼教专家佐藤学研究发现:”多感官体验能让安全知识留存率提升70%!”
🔍 创新教具:
- 用AR地震模拟APP(如”地震博士”)展示房屋晃动效果
- 在安全垫上设置”振动感应器”,孩子需在10秒内完成”趴下-掩护-抓牢”动作
- 戴上VR眼镜寻找教室里的”安全三角区”
📌 注意:体验后务必开展心理疏导,可通过绘画《地震时的超级英雄》释放情绪。
三、 家园联动实战演练(全园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每月1次的分场景演练,能让幼儿形成肌肉记忆。”
📅 执行方案:
| 阶段 | 内容 | 家园配合 |
|——-|——————————-|—————————–|
| 1周 | 亲子制作《我家安全地图》 | 家长标注水电阀门位置 |
| 2周 | 午睡时突然演练 | 班级群分享避险视频 |
| 3周 | 模拟断电环境疏散 | 家庭进行”一分钟逃生挑战” |
🎯 效果评估:用”防震小卫士”勋章体系激励孩子,通关可获得”地震生存包”(含哨子、荧光棒等)。
给幼师的特别提示:
1️⃣ 避免使用倒塌/伤亡等恐怖描述,多用”地球打个喷嚏”等拟人化表达
2️⃣ 每季度更新逃生路线图(参考《幼儿园应急疏散标准图示》)
3️⃣ 推荐使用中国地震局《皮皮仔历险记》动画片作为教学资源
互动提问:你们园所开展过哪些创意防震教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实践案例~
本文部分观点引用自:
- 《3-6岁儿童防灾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23版)
- 李季湄教授”生活化安全教育”理论体系
- 日本坂本广子教授的”零恐惧安全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