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去小学化”活动时容易走入两个误区:要么过度游戏化缺乏教育价值,要么形式大于内容。今天我就结合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环”理论和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老师的实践经验,分享几个实操性极强的设计策略(文末还有福利哦~)
🌟 破局关键:”三反三立”设计原则
1️⃣ 反说教 → 立情境
(案例:杭州西湖区某园设计的”快递公司”项目,孩子们自发设计路线图、制作包裹、讨论运费,自然融入数学、语言、社会性发展)
2️⃣ 反统一 → 立差异
借鉴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建议准备好”三级任务卡”(基础版/进阶版/挑战版)。比如在”探秘影子”活动中:
• 基础:用身体变出不同影子
• 进阶:记录同一物体早晚影子的变化
• 挑战:小组合作完成影子剧场
3️⃣ 反结果 → 立过程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幼儿的学习成果应该像打翻的调色盘——看得见成长轨迹。”建议配备”四维记录本”:
- 语言表征栏(孩子口述)
- 图像记录区(绘画表征)
- 教师观察窗(白描记录)
- 家长留言板
🎯 万能设计模板(拿来即用)
【主题】从孩子们近期热议的话题中生成(如冬奥会后的”冰墩墩热”)
【核心经验】对照《指南》提取关键点(例:科学领域”感知物质溶解”)
【材料准备】提供低结构+高开放材料(冰块、盐、滴管、颜料、放大镜…)
【实施路径】
- 启动阶段:设置”问题墙”(为什么冰墩墩会流泪?)
- 探索阶段:自由实验+教师鹰架(提供温度计引导定量观察)
- 深化阶段:角色扮演”小小科学家”发布会
- 延伸阶段:家庭任务”寻找家里的溶解现象”
💡 特别提醒: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提出的”三个留白”原则特别实用:
- 时间留白(至少30分钟持续探究)
- 空间留白(允许满教室走动)
- 答案留白(用”我也想知道”代替直接告知)
📚 资源包推荐:
- 《幼儿STEM活动这样做》(张俊著)
- “读懂儿童”APP中的游戏案例库
- 日本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视频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好的体验活动应该像糯米团子——外表柔软有趣,内里却有坚实的教育内核。下次遇到”小学化”质疑时,不妨反问:孩子们眼里有光吗?手上沾满材料吗?衣服有点脏吗?如果都是YES,那就对了!
(需要具体某个领域的活动设计方案可以留言告诉我,下次可以做专题分享~)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