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教学不再”炒冷饭”!3招让传统文化课秒变幼儿”爆款”》
作为深耕节气课程12年的幼教人,我特别理解老师们遇到的困境——去年用过的秋分落叶手工,今年再用孩子就兴致缺缺;节气美食活动总停留在包饺子做青团…今天分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虞永平教授团队研发的”三维驱动法”,带您打造让孩子追着问”明天还上节气课吗”的魔法课堂!
🌟 第一维度:搭建”节气知识立方体”(专业升级)
• 推荐故宫出版社《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AR绘本,扫一扫就能带孩”穿越”到养心殿看大雪纷飞
• 关注”七十二候”细分知识(每5天一候),比如惊蛰三候”鹰化为鸠”,可设计”帮小鸠找妈妈”科学探究游戏
• 活用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提出的”五感笔记法”:用气味瓶收集雨水节气泥土香、录制谷雨鸟鸣白噪音…
🎨 第二维度:打造”跨域融合实验室”(玩法创新)
• 音乐区:用奥尔夫乐器演绎节气声音图谱(春分竖蛋成功=三角铁叮~)
• 建构区:用磁力片搭建”清明塔”(融入建筑力学:怎样让纸钱挂得更稳?)
• 光影区:芒种时节玩皮影戏《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自编农药与益虫的故事)
👩👧👦 第三维度:创设”家园共育生态圈”(资源裂变)
• 发起”节气盲盒交换计划”:请家长放入家乡特色物候物品(内蒙古的霜降草化石VS海南的冬至椰壳)
• 开发”节气大师课”:邀请做农艺师的爷爷直播讲解真实的小满灌浆技术
• 制作”节气优师教研”:将孩子们每个节气的探索成果做成可触摸的博物馆(春分立蛋照片+秋分测日影的竹竿)
💡 高阶技巧:借鉴芬兰”现象教学法”,把节气变成PBL项目
比如处暑时节开展”拯救冰淇淋行动”:
- 科学:温度测量实验对比阴凉处/阳光下融化速度
- 数学:统计哪种包装保温效果最好
- 艺术:设计”防融化装置”创意画
(浦东新区蓝贝壳幼儿园实测:该主题持续热度达3周!)
记得收藏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金句:”最好的节气教育,是让孩子发现老祖宗的智慧正在解答他们今天的好奇。”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把二十四节气变成二十四次让童年闪闪发光的奇幻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