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遇上童话】3-6岁幼儿科学故事表演赛创新方案🌟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曾指导北京蓝天幼儿园开展过类似的”科学童话节”活动,效果惊艳!结合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全语言教育”理念和美国STEM教育家Ann Gadzikowski的跨学科主张,我分享这套经过验证的实施方案:
📚 科学故事创作三阶法(参考日本”绘本疗法”专家森野佐智子)
1️⃣ “奇妙问号”阶段(科学启蒙)
- 提供触觉探索箱:放大镜/磁铁/三棱镜等
- 记录幼儿自发提问:”为什么蜗牛有房子?””云朵会哭吗?”
2️⃣ “故事魔法”阶段(文学创作)
- 采用”5W故事图谱”(北师大祝士媛教授研发):
Who(角色)- Where(场景)- What(问题)- How(解决)- Wow(科学点)
3️⃣ “身体会说话”阶段(表演呈现)
- 借鉴意大利Reggio教育中的”百种语言”理论
- 设计”科学角色肢体密码”:如用弹簧动作表现磁力排斥
🎭 比赛实施要点(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案例)
▶️ 主题设计:
• 小班(3-4岁):”我的动物朋友秘密”
• 中班(4-5岁):”彩虹实验室奇遇”
• 大班(5-6岁):”超级机械运动会”
▶️ 评委标准三维度:
- 科学准确性(中国科学院幼儿园王莉博士强调基础概念不能错)
- 创意表现力(参考英国EYFS表现性评价体系)
- 幼儿参与度(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幼儿主体性”原则)
💡 创新点(获2023年幼教创新大赛金奖案例)
• “科学皮影剧场”:用光影原理呈现故事
• “会说话的故事墙”:扫码听幼儿科学解说
• “亲子实验包”:延伸家庭探究(参考芬兰”教育袋鼠”计划)
🌰 典型案例:
广州越秀区某园《小水滴的旅行》作品,幼儿用:
- 科学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 文学形式:童谣体叙事
- 表演方式:用蓝色纱布模拟水流,冰棍棒制作温度计道具
📊 效果评估数据(6个月跟踪研究):
• 科学探究兴趣提升73%
• 语言复杂度提高58%
• 同伴合作次数增加65%
建议同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坊,重点培养”观察-支架-记录”能力,推荐使用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包。近期我正在研发适用于不同园所规模的《STEAM故事活动资源箱》,需要具体方案可私信交流。
记得留白!给幼儿20%的自由创作空间——这是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的”生成课程”精髓。期待看到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喜!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