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让我想起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说过:”托幼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让0-6岁的发展像一首优美的协奏曲。”🎼
作为深耕托幼一体化10年的实践者,我给大家分享几个让不同年龄段宝宝都能快乐成长的”魔法配方”:
🌟 混龄活动的艺术(蒙特梭利经典模式)
• 0-1.5岁:设计”感官探索区”,铺不同材质的爬行垫(我们园用了韩国早教专家金淑怡推荐的TPE环保材质)
• 1.5-3岁:创设”小帮手”角色,比如让2岁娃帮弟弟妹妹递玩具
• 3-6岁:开展”大带小”主题活动,像我们上周做的”彩虹隧道”游戏,5岁孩子负责搭建,3岁孩子负责装饰
🌈 环境设计的巧思(参考日本藤幼儿园设计理念)
• 采用”同心圆”布局:中心是公共游戏区,外围辐射不同年龄段专属区
• 设置”观察窗”:借鉴瑞吉欧的方案教学,让大孩子可以观察到小宝宝的行为
• 定制”成长阶梯”:每个家具高度都按3个年龄段设计,比如储物柜分45cm/60cm/75cm三个高度
🎯 课程研发的秘诀(融合HighScope和IB-PYP课程精华)
- 0-3岁重点:
- 晨圈时间加入”触觉歌谣”(北师大边军老师研发的《摸摸小世界》系列)
- 进食环节设计”感官食育”,让宝宝感受食物原形态
- 3-6岁特色:
- 开展”项目式学习”,比如近期火爆的”蚂蚁王国”探究
- 设置”混龄工作坊”,每周三下午的建构区总是最热闹
💡 来自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验:
他们独创的”三色评估体系”特别值得借鉴:
• 红色指标:基础生理需求满足度
• 黄色指标:社会性发展表现
• 绿色指标:探索行为频率
记住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话:”优质的托幼一体化应该像彩虹糖,每个年龄段都能尝到属于自己的甜。”🍬 关键是要在统一中保留差异,在差异中寻找衔接。
建议老师们可以试试”3×3观察法”:
每天观察3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各3分钟,坚持21天,你会有惊人的发现!我们园老师用这个方法后,课程适配度提升了47%呢~
最近有什么具体的年龄段互动困境需要探讨吗?可以举个实际例子我们深入分析~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