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我一直倡导”科学教育要从尿布期开始”的理念(参考华东师大郭力平教授观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科普动画确实是激发3-6岁幼儿科学兴趣的利器,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策略:
一、选片”三段式”黄金法则(借鉴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筛选法)
- 时长适配:采用”3分钟×3次”原则(中国教育科学院刘占兰研究员提出),即单集≤3分钟,每天分3次观看
-
内容画像:推荐《螺丝钉》这类具有”三有特征”的动画(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标准):
- 有拟人化角色(如会说话的机器人)
- 有生活化场景(厨房/浴室发生的科学现象)
- 有互动设计(每集留有”小朋友们猜猜看”环节)
二、观看”四维互动”模式(源自上海幼教特级教师徐则民实践经验)
- 预激活:观看前准备实物教具(如看浮沉原理前准备盆和不同材质物品)
- 共情观看:模仿动画角色夸张表情和语气(”哇!就像螺丝钉里演的那样!”)
-
暂停提问:每45秒暂停抛出”神奇三问”(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王致青园长总结):
- 你看到了什么?
- 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 延伸实验:用家庭材料还原动画场景(如用吸管和纸杯做传声筒)
三、兴趣延续”双螺旋”策略(参照哈佛教育学院Project Zero研究)
- 建立”科学发现角”:设置包含动画周边玩具的探索区(如汪汪队立大功科学套装)
- 开发”动画延伸卡片”:把动画情节变成可操作的探索任务(”像超级飞侠那样搭建斜坡轨道”)
特别提醒:避免”电子保姆”陷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警示),建议遵循美国儿科学会”三个一”原则:一天不超过一段动画,一次不超过十分钟,一定要有一位陪伴者。
最新实践案例:杭州西湖区幼教联盟开发的”动画+实景”教学模式,将《海底小纵队》与幼儿园水族箱观察结合,使幼儿主动提问率提升73%(2023年学前教育研究会数据)。
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小科学家,而是呵护”为什么”的幼苗。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世界的惊奇感,就是最纯粹的科学精神。”不妨今天就从和孩子一起看一集《阿嘟白泽》开始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