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几个”金点子”。(拿出小本本做好笔记哦~)
🌟【文化资源开发的”三把钥匙”】🌟
- “会说话的环境创设”(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特别强调这点)
建议在教室设置”民族文化角”,比如: - 蒙古族区放马头琴玩具+草原风光图
- 藏族区设转经筒手工材料
- 维吾尔族区摆葡萄干品尝盒
- “活起来的课程设计”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文化回应式教学”:
▶️ 语言活动:用双语绘本《我的家在香格里拉》
▶️ 音乐活动:改编《阿细跳月》为律动游戏
▶️ 美工区:提供苗银纹样拓印工具 - “走出去+请进来”策略
✅ 每月一次”家长文化日”(邀请少数民族家长展示传统技艺)
✅ 与民族地区幼儿园结为”云上姐妹园”(昆明五华区幼儿园的成熟经验)
💡特别提醒:
注意避免”文化快餐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长虞永平教授警告过),建议:
✖️ 不要只在节日做表面活动
✔️ 要将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日常活动
比如用餐时可以讨论:”今天吃的馕,是谁家乡的美食呀?”
最近我们在新疆某园做的实践发现,通过”民族文化小主播”活动,3个月后少数民族幼儿的言语表达平均提升了40%!(具体数据见《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
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期待听到你们的实践反馈!记得文化教育要像熬奶茶——需要文火慢炖才有真味道~ 🥛
PS:需要具体教案模板的老师可以私信我,我这整理了20个民族的特色活动方案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