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文化传承】这才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融合STEAM与文化传承时存在”两张皮”现象。今天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分享几个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实操方案:
🌐【文化解码:5大创新融合路径】
1️⃣ 工程启蒙×传统建筑
- 案例:用乐高复现福建土楼时,我们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圆形建筑能抗震?”(渗透力学原理)
- 数据:清华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测量活动显示,89%的幼儿能说出3种传统建筑特征
2️⃣ 科学探究×非遗工艺
- 景德镇某园所开展的”泥土变形记”项目中,孩子们通过实验记录陶土在不同湿度下的变化,暗合材料科学原理
- 关键提问:”为什么爷爷说紫砂壶越用越亮?”(表面氧化实验)
3️⃣ 数学思维×民俗游戏
- 将投壶游戏升级为统计课:记录命中率、制作柱状图
-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理论
4️⃣ 艺术创作×节气文化
- 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的”智能冬至”项目:
▸ 用ScratchJR编程制作日晷动画
▸ 3D打印节气转盘
▸ 光合作用实验解释”冬至一阳生”
5️⃣ 技术应用×传统服饰
- 大班”汉服设计师”主题:
▸ CAD软件设计纹样
▸ 智能裁床切割布料
▸ 导电墨水制作发光配饰
🎯【三大实施要点】
-
文化锚点选择(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推荐):
- 选幼儿可感知的”文化颗粒”(如窗花而非京剧)
- 问题链设计模板:
“观察现象(为什么灯笼会转?)→验证猜想(风力实验)→迭代创造(制作新式走马灯)” - 评价维度创新:
️⭐文化理解力 ⭐工程思维 ⭐审美表达
💡【专家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指出:”有效的文化传承应该像盐溶于水,通过STEAM实践让幼儿自然’尝’到文化滋味。”
建议老师们参考《幼儿园STEAM教育活动设计与案例》(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中”皮影戏机器人”等典型课例,这些案例都经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实证研究验证。
📌近期可关注:
-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幼儿园试点项目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9月将发布的《STEAM教育视角下的文化传承实践指南》
各位老师在尝试过哪些有趣的融合活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光时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