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
思维定势(2)
公众号:糕糕心理
设计理念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被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框住,形成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定义、相关内容,重点集中在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
Part.1
导入环节
通过“盲人买剪刀”和“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自身感受到,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常规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工作生活,从而形成思维定式。
Part.2
思维定势的定义
思维定势的定义: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举例子:
生活遇到过的思维定势
女性=柔弱 老人=过时
播放视频
播放:李雯雯夺冠、张桂梅燃灯校长视频
让学生打破所谓生活中的思维定势
Part.3
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定势的影响:
积极: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
消极: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防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Part.4
功能固着
通过两个实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出功能固着的相关知识。
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功能固着是一种心理上的阻塞,它可以通过抑制以前同其他一些用途相联系的物体的新功能的知觉,对问题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功能固着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的反映。
思考:让学生思考回形针的多种用途并播放视频。
Part.5
打破思维定势
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1)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
(2)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各种思维训练和游戏,比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可以锻炼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定期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我们打破思维定势。
(3)框架变换: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拓宽视野,接触到更多的角度和观点。
(4)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END
课件预览
获取方式
关注本公众号并打赏8元,备注好课程的名称,将打赏截图私信发给公众号,即可获得以上资料。
原创课件制作不易,只能用来教学参考。禁止二次传播、公开课、投稿、商用或比赛,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提醒:工作期间可能无法及时回复消息,打赏后半天内发送链接,若超过半天未回复消息,请后台再次联系,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糕糕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