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形成不仅仅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在生物学上,是不是脑部的一些结构、各个神经也是跟正常的孩子不大一样了?
这个是医学方面对多动症的研究,认为是脑子里面缺少去甲肾上腺素,这一种神经递质是不够的。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就是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很多家长担心吃了药以后人会变傻、变老实了,其实这个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药是兴奋剂,就是那些运动员用的兴奋剂。
吃了药,让他少动了,是提升神经的适应性?
因为大脑总指挥失灵了,下面就不听话了,就乱来了。总指挥清醒一点,他就能够管住自己多动的手脚。所以不是大脑太兴奋,而是他的大脑前额叶不够兴奋,管理能力下降。兴奋剂就是让他的前额叶兴奋起来,他就能够管住自己。
多动症孩子做感统训练,是要去专业机构,还是在家里做有类似的训练?
感统训练是有一套系统的东西的。在家里怎么练、练什么,一般家长也不知道。如果家长去了那些机构,把那些器材都买过来,在家里训练也是可以的。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自己在家里搞一个感统室。不过孩子已经六年级了,感统对他效果肯定也不好。一般是十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六七岁,效果最好。
(我们班级里一年级的时候刚入学有一个孩子,多动症状也蛮明显的,跟他家长沟通后,家长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测,诊断后用药,同时再配以一些专业机构的注意力矫正的一个训练,双管齐下,效果非常的好,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可以有比较好的持续。但是今年过了年之后回来,孩子又有点波动了,约了家长交流,才发现家长在心理上不太接纳药物,把药给停了。实际上我从孩子服药期间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服药其实对孩子是利大于弊的。)
黄老师,多动症孩子按常规来说,它是要持续用药到什么时候?是等成年还是终身服药的?
一般来说,要服用到青春期,15岁左右,那个时候大脑前额叶发展出来了。这些孩子不是不发育,是比别的孩子慢一点。别的孩子早早就已经发育出来了,他可能到了十五六岁才能发育出来。如果说这个孩子不吃药,症状也不是很严重,成绩也过得去,身边的人也很接纳他,那就不吃药。如果人际关系不好。成绩也落下来了,就只能吃药。所以,副作用、行为、学业方面的影响是要做一个综合的考量来决定。
我曾经看过芬兰教育里面有个录像,那些小学生,有的都躺在地上,把脚翘到桌上,那些孩子的各种肢体动作在教室里都是被允许,在国内肯定是要去精神科检查的,所以我有点疑惑,是一定要吃药还是可以任其发展的?
多动症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原来没有这个概念,以前一些调皮的孩子被认为正常。西方的教育方式更个性化,他们都是小班制,班里就那么几个孩子,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有问题的孩子,而国内是大班制,难以做到这一点,除非是华德福学校。所以有条件的话就个体化教育,如果没有条件,还是要服药。我们的自闭症学校有很多国外的人把孩子送回来在我们这边训练。那些家长认为国外对这一方面不是很积极。可能因为他们的社会福利特别好,这些孩子将来如果没办法工作,国家有条件养着他。在中国,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了不能工作,那对家庭就是很大的负担。
我们国内是不是有好多利于自闭症孩子打工的机会?比如洗车店、咖啡店等,是真的吗?是哪个机构在做?
对,确实是这样的。温州有很多自闭症的学校,县市区都有。温州的特殊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分校,针对孤独症孩子,好像叫润星学校,前几个礼拜都在那里宣传,我也去他们那里做了个讲座。他们特殊学校里面很多自闭症的孩子都在读高中,高中里面有职业培训,这些孩子出去将来都是可以做简单的工作的。有的孩子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考入大学。
二、家长不要替孩子做决定
黄老师,你说一个孩子长大了,家长就不要干涉了。我有个问题,就是我女儿今天突然跟我说,她说自己不想读博了,想去找私企的工作,我希望她考体制内,那是不干涉她,让她先去社会接受锻炼,还是要想办法让她继续读博?
你可以跟她说你的想法,比如说你觉得体制内比较好,最后还是要她来决定。当她做出决定之后,你有条件就帮她,没有条件那就没办法。作为家长,只限于当参谋,不能去帮她做决定。
三、12岁男孩子的需求与自我意识
我儿子12周岁,发现他最近特别关注鞋子,与同学有攀比情况,喜欢贵的、流行的鞋子,儿子还喜欢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物品和零花钱,作为家长,有点害怕他以后会一直去攀比,也不想给他这么高的消费,因为自己的收入也一般。我该怎么引导他,让他有正确的消费观?
如果你确实买不起,那你告诉他家里条件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够买得起,那你为什么怕他攀比?人不是靠攀比才会有上进心吗?对于青少年来讲,攀比就是他的一个进步的动力!家长可以利用他这一点,激发他去发展很多的东西,比如达到某一个分数,就可以买什么东西;你让他做家务,你给他发工资,那他自己攒了多少钱,他就可以买等。或者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最后发现你也支持不了他,那他可能就出去打工了。有些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就暑假出去打工,上了大学,一边上大学一边打工,多好。
黄老师,现在五年级的孩子零花钱该怎么给呢?我是平时他过生日的时候,会买一件比较大的礼物给他,平时我很少给他买东西,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
要看孩子的需求,他没有需求,你花很多钱买东西给他,他也不在乎。他如果有需求,你去满足他的需求,那他就会牢记在心。我们爱一个人,就是要让他开心,就是要满足他的需求。如果不是他的需求,你非要给他,你以为是爱,他可能觉得是一种侵犯,是干涉。现在很多家长说自己怎么怎么爱孩子,但纳闷孩子怎么就感受不到爱,也不会感恩?其实那是因为你给的东西不是他要的,你在满足自己而不是在满足他。如果你知道孩子要什么,你去满足了他,如同雪中送炭,这个孩子肯定会感恩!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
(陈育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