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小屋志愿服务队走进溧水区白马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为期一天的乡土课程与托育服务专项调研。本次活动聚焦该园“小马班”托育服务模式及特色自然教育课程,为幼师学子探索乡村幼教发展路径提供实践样本。
PART 01.
扎根乡土:让教育在田野间生长
白马镇中心幼儿园依托溧水生态资源,打造出三大特色乡土课程:
自然探索课:幼儿通过观察农作物生长周期,在种植园体验翻土、播种全过程,培养劳动意识。
民俗文化课:将传统舞狮文化等融入课程,带领幼儿领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户外体能课:利用幼儿园空余地形设计骑车活动,幼儿在攀爬、骑车中发展大肌肉群。
PART 02.
小马班托育:乡村托育服务的创新实践
调研重点:“小马班”以趣味活动赋能幼儿成长
多元活动设计:开展“田园拼图”游戏,幼儿用农作物图案拼图认知四季变化,重复操作中提升专注力;组织“小马骑行赛”,利用户外坡道骑行锻炼平衡能力,幼儿在欢呼声中挑战体能极限。
分层能力培养:针对2-3岁幼儿发展差异,拼图活动设置大块图形匹配(低龄)与复杂场景组合(高龄),骑车环节安排四人协作车与独立滑步车,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
PART 03.
学子感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踏入白马镇中心幼儿园,乡土教育的生命力令人震撼。在这里,教育不只是教室里的知识传递,而是扎根田野的成长体验。孩子们在自然探索课中触摸泥土、观察四季,在舞狮活动中感知文化基因,在骑行坡道上迸发体能潜能。我深刻体会到,乡村幼教不是资源的“短板”,而是因地制宜的“跳板”。
“小马班”的分层托育设计更让我看到教育者的匠心——拼图游戏中幼儿专注力的递进培养、骑行活动中协作与独立的平衡,无不践行着“以童为本”的理念。这场调研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真正的启蒙,或许就藏在土地的脉络里,藏在尊重每个孩子成长节奏的细节中。作为幼师学子,我们更应带着这份乡土情怀与创新意识,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陈文迪
作为一名乡村定向师范生,走进白马镇幼儿园的乡土课堂,我触摸到了未来教育的温度。在这里,我看见教育俯身捧起大地馈赠的礼物,将“家乡”二字温柔刻进幼小的心灵。孩子们用泥巴捏出田野的轮廓,用落叶拼贴四季的故事。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课程,将农耕器具变成教具,让民俗游戏走进课堂,悄然完成文化的传承。这次的参观学习让我明白:我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沾着露珠的课程,在未来某天也能通过我的课堂,流淌进更多乡村孩子的生命里。
——苏卉栩
本次调研既是晓庄幼师人“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探索乡村托育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提供高校智慧。期待更多学子走进田野,让幼教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春天里!
END
排版 | 谢绮琳
文案 | 点点志愿团队
图片 | 点点志愿团队
责编 | 朱思涵
主编 | 程欣然
审核 | 胡辰、杨潇、易彬彬、戴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