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大生活;
小角落,大教育。
游戏材料带给孩子的,
不仅仅只有游戏,
更重要的是探索与成长。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探索中,建构区既是幼儿创造力迸发的“魔法王国”,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场域。为进一步提升建构区游戏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普宁市第一幼儿园近期开展了一场以“自主游戏建构区材料投放与教师支持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问题聚焦:梳理实践痛点
教研活动伊始,教师围绕建构区活动开展前、中、后三个层面,聚焦材料投放不足、指导策略模糊、评价体系不完善三大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各班教师从不同角度切入,有的教师提到材料投放单一,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搭建需求;有的教师则反映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平衡幼儿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一大难题。会场上,教师们各抒己见,对问题进行梳理提炼,而后进入共思共享环节。
优化前
优化后
随后,学科组长李东琼带领教师围绕“材料投放原则”“教师支持策略”两大板块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对建构区游戏的教育价值、材料投放的原则与方法、环境创设,以及不同年龄段教师支持策略的要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班:如何提升幼儿的建构技能技巧,增强搭建兴趣?
1.阶梯式示范:教师或家长分步演示基础的搭建技巧,让幼儿直观学习,如平铺、连接、围合等。
2.合作搭建与挑战:在分组幼儿合作搭建时,设置团队任务(如叠高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及技能迁移。
3.成果可视化:教师录制搭建过程视频,复盘关键步骤,为幼儿下一次游戏深度探索做铺垫;设置幼儿作品展示区,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激发其他幼儿的兴趣。
中班:如何在指导时兼顾幼儿的游戏兴趣与建构技能?
1.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建构技能水平提供适宜的材料,如积木、管道玩具、木板等。
2.创设情境和主题:通过设定特定的情境或主题,如“我们的城市”或“动物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增强他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3.提供反馈和评价: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应该与幼儿一起评价他们的建构作品,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成就感,还能让他们在反馈中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如何观察与评价幼儿的建构游戏水平?
1.建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幼儿是否能根据建构目标选择合适材料、是否能尝试组合多种材料解决建构问题等。
2.建构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幼儿是否有明确的建构主题并围绕主题持续展开游戏、是否能提前规划步骤或根据问题调整计划等。
3.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表现:幼儿是否能主动尝试解决建构中的问题、是否在建构中融入想象元素并对作品进行改进或创新等。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针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对各年龄段幼儿科学、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有了更清晰和系统的认知。
活动最后,学科组长将教研成果进行总结,不仅肯定了各班教师对建构区的优化,还从建构材料、建构游戏评价、建构活动开展和反思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各位教师能在游戏观察中,最小程度地介入,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与自我发展。
教育需立足儿童视角,以材料为支点,以观察为纽带。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对区域材料投放的认识,还为各班级优化区域环境、教师支持策略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更推动幼儿园从“材料投放”向“深度学习”迈进。接下来,普宁市第一幼儿园将继续以研促教,注重自主游戏材料的具象化、指向性、针对性,从儿童视角出发,反思材料投放问题,提升自主游戏质量,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思维生长的沃土。
撰稿:黄丽雯
编辑:蔡睿燊
初审: 黄爱
复审:林卓晓
终审:赖文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