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孩子成长的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也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
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
儿童的发展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也可以称之为非认知发展,可以看作“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字。
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然而,每一个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却未必相同,未必等值。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是
右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大家熟悉的狼孩故事为例,初生婴儿在被叼到狼群后,就是在与狼形影不离的交往中完成了“社会狼”的蜕变。所以说,“社会人”成长的关键在于与人的“交往”。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部分,不可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偏激认识。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首先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中,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以为就获得了加入权;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与程序,直接“出手”或者“大喊大叫”、“大发脾气”;在集体
疤就是成长的记号
从“人”字的结构,我们浓缩出孩子成长的规律。如果循这些规律而行,我们不难想象,孩子的生命体验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很多令人扼腕叹惜的现象。其原因多是悖规律而行,剥夺了孩子正常应有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
典型的表现一:只接受美好的部分,对于负面的部分,溺爱的父母高筑“象牙塔”。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
典型的表现二:认可失败的存在,但面对消极体验则无力、无助,从而走向自我放弃甚至自我毁灭。真正的智者善于寻找问题之间的关联,或等待、或尝试积极争取、或另辟蹊径,完成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化,开始又一段积极的人生。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绚丽的辉煌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艰辛与痛苦。什么人、什么事都不例外。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那么消极体验对智者而言,就是一次磨练、就是一次可贵的经验,于是才有了邓小平经历“三起三落”后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壮举,也才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古训。
典型的表现三:无论成败,只喜欢绚烂,忽视了平淡、平凡和平和的力量。这个世界由领袖来引领,然而却要由一位又一位普通人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实现。任何有力量的思考都是在宁静的状态下完成了。宁静首要的就是心静,就是心的平和,就是对平静和平凡的接纳。所以才会有“宁静致远”的说法。我们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学生先静心。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自我实现的人是能享受孤独、退隐和宁静的,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在宁静中学会和自己相处。真正的智者,是能享受平淡、平和这些不张扬的宁静体验的。
只有珍惜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才有可能使得孩子在生病之后、在失落之后更加懂得何谓健康、何谓快乐,也才会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去创造“健康”“快乐”!这才是智者的表现。
包办过多,就是剥夺了孩子的主体体验权利
一次教学研讨会中,一篇课文的内容再一次坚定了我的想法:协助孩子拥有多彩生命体验,让孩子作为发展主体,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就是在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奠基。文章中有这样一故事:
有两个种树的老人,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树林,其中的一位老人天天给树浇水,而另一位老人则是每天去树林散步,一两个月才“关照”一下这些树。过了几年,老人们种的树木都长成了高插青冥的大树。有一天晚上,出现了异常的暴风雨,又夹着电闪雷鸣。经过一晚的雷雨天气后,空气格外清新,两位老人又来到了自种的树林边,看见有一片树林经不起雷电的折磨全部倒下,而另一片树林则像原来一样站在原位。
倒下的树林是天天给树浇水的老人种的,因为老人给树天天浇水而树根就不会向下生长,也不会紧紧抓住土地,当然经不起狂风骤雨的摇撼,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而一两个月才“关照”的老人不是天天浇水,所以根就向下不停的生长以至于把土地抓得稳稳的,遇到再大的暴风雨也当作芝麻一样的小事。
事实就是这样,关注过度,包办过多,就是剥夺了孩子的主体体验权利,就是爱的错位!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在真实的世界中培养,必须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面对真实,体验真实,拥抱真实。
为此我提出,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首先,真实的教育就是要围绕着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的问题,促进孩子的“思考”、促进孩子的“交往”。孩子周边现实的生活中,就有丰富多彩的课题可以研究,如天上为什么有彩虹,宇宙中的失重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地球变暖,汽车分号限行为什么每天拥堵现象不一,马路边地下管井排放的热气是否可以利用,人老了为什么会变矮……孩子们能够发现这些问题,生成一个个小问号,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研究中的思考;其次,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亲历这些求知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不是模拟,不是旁观,而是身临其境。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小干部竞选的参与,到敬老院给老人洗脚,为爷爷奶奶洗头,去科技馆做义工,在社区宣传环保,为妈妈做个菜……孩子们亲身经历的这些事实,无一不夹杂了他们各自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只有真正做过,个中滋味才会真的涌进心田,才能品出生命的五味杂陈与奇妙之处,也才是真正的引导了孩子们的向善、向上。第三,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亲历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来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只要是自己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成果,不在于有多幼稚或成熟,有多零散或严谨,也不在于多长多短,我坚信但凡学生写在里面的字字句句就已经是刻在他心上的了,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联系删除。
在此只是教育教研公益转载,非商业使用。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会立即删除,高度尊重作者的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