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筷”乐出发
一双筷子,一份温情,
一次体验,一份收获。
小朋友们“筷”跟我来吧,
我们和筷子的故事开始啦!
“筷”乐缘起
幼儿园的美食不仅营养均衡而且还多种多样,一天午餐吃的是意式炸酱面,在“小朋友们请吃”“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的话语中,大五班的小朋友开始享用今天的午餐,没一会就听到几个小朋友在聊天说……
吃面条还是筷子比较方便,用勺子都舀不到面条。
对呀对呀还是筷子比较好,一筷子下去面条就上来了。
你们都会用筷子呀,你们可真厉害。
我不会,我想试一用筷子吃面条。
教师总结:
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对“筷子”有浓厚的兴趣。《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出:4-5岁的幼儿会使用筷子,5-6岁的幼儿会熟练使用筷子。大班是学习使用筷子的关键时期,幼儿不仅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对幼儿智能发展也非常有益。为了使小朋友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用筷子的技能,锻炼小朋友的手指灵活度,促进小朋友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于是我班的班本课程《向“筷”乐出发》应运而生,我们和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关于筷子的探索之旅。
课程脉络图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调查、讨论分享等方式了解筷子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在实验、游戏中大胆探索、交流、合作、创新,体验同伴间合作互动的快乐。
3.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筷”乐初相识
筷子大调查
关于筷子,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关于筷子的哪些秘密呢?问题一出,孩子们炸开了锅,心中有许多的为什么。为了弄清楚筷子的“秘密”,我们的“筷”子大调查正式开始了。
通过调查,孩子们对筷子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了解了筷子的不同种类。
筷子的由来
筷子,源于中国,距今三千多年。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手抓,但在有了火、烹饪后,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来辅助,日久天长,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这就是筷子的雏形。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骼制成的筷子。
通过观看筷子起源的故事,孩子们了解到了筷子由箸变筷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教师总结:
筷子对于孩子们来说即熟悉又陌生,面对孩子们对筷子的已有经验,我们追随孩子的目光和兴趣,让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孩子们观察自己家厨房的筷子,发现了筷子有很多种材质的,如:竹制的、木制的、塑料的、不锈钢的等,而且每家每户的筷子都不一样,筷子上的花纹也不一样,孩子们还进行了筷子调查表的记录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提高了孩子们对筷子的认知能力,从中也学习到更多关于筷子的文化。
“筷”乐探索
多样的筷子
我用的木头筷子比爸爸妈妈的木头筷子要短一些,是小朋友专用的。
有时在外面餐厅吃饭用的筷子很细,和在幼儿园、家里用的都不一样。
我知道,那是一次性筷子。
我们家一直用的不锈钢筷子,它是不会生锈的。
教师总结:
经过讨论与交流,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筷子种类有:竹制筷子、木制筷子、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陶瓷筷子、一次性筷子,还有古代的玉筷子等等。除了认识筷子的种类,孩子们还发现了每双筷子的颜色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轻重不一样,有的连形状也不一样呢。
筷子沉浮
“小朋友们,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我想分享给大家。先让大家来猜一猜,筷子放进水里,是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呢?”
会浮在水面上
我猜会沉到水底
我们可以做实验来试试
小朋友们从洗手间中接来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把在家中收集到的各种筷子依次进行实验并记录。
教师总结:
通过实验得知,不锈钢筷子重,就会沉下去;木头筷子很轻,就会浮在水面上。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会沉下去,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会浮起来,沉与浮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和液体之间的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筷子团圆
让孩子了解到两根在一起才叫一双筷子,就和房子一样,因为有了每一个人才叫家。
教师总结:
通过这本绘本可以让更多孩子了解认识筷子这一物品,不仅是平时吃饭的工具,而其深层代表的意思是团团圆圆,全家相聚在一起的意思。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关于民族文化的统一认知,更能够萌发使用筷子的兴趣,增强使用筷子的生活技能。
“筷”乐使用
我会使用筷子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可是吃饭时孩子们犯难了,老是夹不住菜?手怎么握筷子?怎么我的筷子总是掉地上?
在讨论中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
用嘴贴上去吃,就不会夹不起来。
我把碗端起来用筷子扒饭,就不用担心夹不到啦!
刚开始总是掉饭粒,把饭放在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就会好一点。
筷子的使用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筷子的使用方法,在了解了筷子的知识后,孩子们对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创编了筷子的儿歌:
小筷子,本领强,
拇指、食指、中指来帮忙,
先打开,再合起,反反复复夹起菜,
饭菜吃完味更香!
儿歌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表达了出来,孩子们用小儿歌的方法练习使用筷子,拿筷子似乎变得容易了。
“筷”乐设计
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筷子”的了解更加丰富,来看看小小设计师们都设计了哪些不一样的筷子吧!
01
我们都很喜欢小兔子,所以我们设计了小兔子筷子;我喜欢吃西瓜,我设计了西瓜筷子。
02
我设计了天使筷子,我设计了彩虹筷子。
03
看我们设计的筷子多好看
兔子筷、五彩筷、天使筷……“筷”乐设计越来越有意思,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个个变成了新型筷子的设计师,设计出了可爱又富有创意的筷子。
“筷”乐簪子
除了画画的方式,小朋友们还用了粘土来制作…..
在小朋友的精心制作下一个个精美的簪子出炉啦,瞧,带在头发上是多么的漂亮。
Nice
教师总结: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慢慢在日常生活及学习游戏中使用筷子,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使用筷子的环境,帮助他们练习使用筷子,促进他们手部精细动作的协调发展,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中,有的孩子掌握得很不错,有的孩子还需要继续练习使用筷子的技巧,以及正确拿筷子的姿势,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正确掌握拿筷子进餐、夹东西的技巧。
幼儿在艺术领域学习如何用筷子做出美丽作品,前提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一件件有温度、有创意、有童趣的“筷子”艺术品蕴含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筷”乐游戏
“筷”乐搭建
小朋友们变成了小小建筑师,筷子在他们的手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Good
快看我拼出来的小桥。
我用筷子拼搭出一枚五角星;我把我的幼儿园拼搭出来啦!
猜猜我拼搭出来的是什么呀?
教师总结:
小小的一根筷子,可以搭高、可以拼出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搭建出承载重物的廊桥,通过探索筷子的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敢于尝试、持续探究的能力。
“筷”乐投壶
你们知道投壶吗?投壶是民间传统游戏,是投箭入壶的意思。需要用到“壶”还有“箭”,孩子们这次用瓶子作壶、筷子代“箭”,一起体验筷子投壶。
//
教师总结:
投壶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专注力,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激发了幼儿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的态度,体验了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筷”乐夹豆
为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用筷技能,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筷子练习盒的材料,看看孩子们在区域中用筷夹豆的精彩瞬间。
Happy
Nice
教师总结:
通过自主游戏,幼儿感受到筷子夹不同物品的性质,知道硬硬滑滑的物品不好夹,软软的东西容易夹,不仅锻炼了幼儿手指灵活性,促进了手指小肌肉的发展,对用筷技能掌握得更熟练。
课程总结
班本课程向“筷”乐出发,从幼儿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观察发现、深度思考和分享交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把自己活动中所见、所想、所悟等用动作、语言、符号进行多元表达,体验着探秘筷子的乐趣,而老师则成为一名好听众,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关注孩子的表现,追随孩子的表现。我们将继续一路“筷”乐前行,让孩子们成长路上充满奇遇!
图文 | 胡月 陈晓玉
编辑 | 何婷婷
初审 | 王英丽
终审 | 郑钟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肥西县桃花镇禹洲天玺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