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万木葱芜,枝繁叶茂。为了让孩子们在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季节里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广安经开区第二幼儿园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夏季保健小贴士,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幼儿夏季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吧!
家园共育,携手护“幼”
盛夏来临,预防先行
流行性感冒
– 健康预防提示 –
主要症状
会出现全身乏力、头痛、流涕、咳嗽、咽痛,少数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2、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诺如病毒
– 健康预防提示 –
1
儿童:呕吐为主。
2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3
1、勤洗手,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肠胃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来传染发病的。家长一定特别注意幼儿饮食习惯,指导幼儿做好饭前便后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清洗双手。
2、我们时常吃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洁干净,吃的食物要煮熟煮透,不食用生食。
3、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居住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送到幼儿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三天。
手足口
– 健康预防提示 –
1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3
1、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
– 健康预防提示 –
主要症状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水痘
– 健康预防提示 –
1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2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
1、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幼儿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勤换。
4、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 健康预防提示 –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场所。
2、如要外出,要佩戴口罩,防止鼻腔和口腔接触病毒而导致发病。
3、在平时可以多喝水,屋内要保持15分钟到30分钟以上的空气流通。
登革热
– 健康预防提示 –
1
2
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在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把病毒传染出去。
3
1、倒积水:及时清理室内和室外积水(花盆、罐子、车胎等有可能存积水的容器)。
2、防叮咬:利用蚊香、蚊账、窗纱等用品,防止蚊子叮咬。
3、健康监护: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是否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
夏季的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流行和传播。家长朋友们,从现在起,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一起用细心和耐心,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季节。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