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快乐“宅”时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孩子们的“超长”假期,也给了我们家长一次陪伴孩子的“宅家”时光。琳琳小朋友是个精力旺盛、闲不住的孩子,假期里大把的时间需要“消耗”,如何让“宅家”时光更有意义也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奔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玩游戏、做手工、读绘本、学家务,希望把这段漫长的日子变成孩子最温暖的童年回忆。在这里,把我们居家抗“疫”的小故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为什么不能去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去超市?”“妈妈为什么戴口罩?”“新冠病毒在哪里?”小小的孩子,对疫情防控的种种措施已经有了疑问,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告诉她新冠病毒的危害,告诉她要勤洗手戴口罩让病毒对我们无处下手,告诉她医务人员就是打败病毒的战士……慢慢地,她知道了湖北、武汉,甚至意大利、伊朗,饭前她总是第一个抢着去洗手,洗手的步骤一个也不少,出门自觉戴口罩,做到不到处乱摸。
小朋友们,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一定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哦!
寒假里哥哥也“闲赋在家”,两个人的互动游戏就多了起来,双人“对战”模式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模拟购物游戏,哥哥列出物品的单价,让琳琳“算账”付款,妹妹竟也学会了简单的加法;跳棋、三角棋、“yes”or“no”桌游,哥哥的益智游戏琳琳都要参与一下,其中的“yes”or“no”游戏是琳琳最喜欢的,这个游戏两人对战,对自己要猜的人物提出问题,对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根据回答判断要排除掉哪些人物,比如“他是戴帽子的吗?”如果对方回答“不是”,那么就要把戴帽子的人物牌盖上排除掉,直到最终确定要猜的目标人物,经过这些游戏“锻炼”,琳琳不仅建立了简单数学的概念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家里的棋类游戏,我们还自己动手制作游戏玩具,用鞋盒盖子,画上卡通图案,挖洞,让小动物吃豆子,看谁吃的多,这个游戏可以全家总动员一起玩,可以创造多种玩法。
“yes”or“no”的游戏,通过观察人物形象总结规律,找出目标任务,这个“烧脑”游戏琳琳很是喜欢。
初级玩法:一人一球,让小动物吃豆子;中级玩法:二人一球看谁先吃到或二人多球看谁吃得多;高级玩法:多人,每人多球以全部吃掉计时最短为胜。
钟南山爷爷说“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虽然我们宅居在家,但不能少了锻炼,琳琳的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爸爸练习仰卧起坐、她参与,哥哥练习广播体操、她参与,老师发来的早操视频、她练习,做早操、单脚跳、跳房子、拍篮球……不仅如此,哥哥的亲子运动技能训练也少不了她的参与,持续的运动,让琳琳不仅增强了体质,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提高。
琳琳和哥哥练习双人俯卧撑
琳琳喜欢画画和手工,依靠“大师”级的想象力随时开挂,进行作品“创作”,假期里完成了一批美术作品。人物作品里不仅有家人还有老师的画像,画各种水果和哥哥玩榨果汁、卖水果的游戏,心血来潮“临摹”了仿真一个乒乓球,拿着画和妈妈“打”乒乓球,画的各种动物特点鲜明。假期里我们还一起做了很多手工作品,纸杯小兔子、纸杯小乌龟、情绪纸杯和动物纸杯,我们做好了情绪纸杯还用它讲故事,转到高兴的笑脸时,故事是一个小女孩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她哭了,于是转到一个哭泣的脸,到了幼儿园看到小朋友和老师她又高兴了,于是又转到了一张开心的脸……
考考你的眼力,“仿真”乒乓球拍你发现了吗?图中还有哪些水果?
小小纸杯变化大,变情绪,变动物,你的想象有多少,变化就有多少……
漫长假期里,家务活成了家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也给琳琳安排了一些简单家务,比如进行扫地和清理桌面,为了增加趣味性还设置了“垃圾搜索”游戏,在家里搜索到10个垃圾并扔到指定位置可以获得1包海苔的奖励;利用琳琳喜欢吃贝壳面的爱好,指导她自己动手做贝壳面,虽然她不能完成全部步骤,但参与其中激发了孩子的热爱劳动的兴趣,也培养了她的动手能力;春天万物复苏,正是种植的好时节,家里有只小葫芦,兄妹俩把葫芦籽抠出来了,问我咱们自己可以种吗?我启发哥哥带着问题上网去查查怎么种葫芦,琳琳也凑在一边“看”,然后两个人按照网上的攻略把葫芦籽泡在水里,等着开了口,到小院里去,先浇水滋润了土,然后刨坑撒籽掩埋,把葫芦籽种在了地里,同时种到土里的还有一块长了芽的土豆,期待孕育希望的小芽早日焕发……
蛋黄或全蛋和面,将面揉到比较硬,擀成2mm薄片后,切成1.5*2cm的面片,利用并起来的三根筷子或者专用麻食板搓成贝壳状,下锅煮10分钟即可。
在播种葫芦的种子之前,用温水浸泡大约20分钟,接着把种子用湿润的纱布或是卫生纸包裹起来放在容器中,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下,注意保湿,大约一周后就会发芽。然后将种子种在事先准备好的土壤中,浇足水,一周后就会长出小苗。
不知不觉,小草从泥土里悄悄钻出脑袋,和煦的阳光、鸟语花香都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被战胜,那时候我们就能回到幼儿园,见到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欢歌跳舞做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