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
春天的树林(布拓印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布拓印画《春天的树林》,感受绿色树林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Susan园长点评:建议教师从幼儿学的角度写目标。比如学习什么,提高什么,发展什么;而不是教会幼儿,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教会的主体是老师,学习的主体是幼儿。
2、初步学习用布拓印的方法作画,体验不同工具材料绘画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爱好。
Susan园长点评:这个目标内涵太多,建议分2个目标呈现。
活动准备:
1、布拓印画《春天的树林》。
2、录音机、配乐散文磁带(音乐选用《爱琴海》)。
3、幼儿绘画纸、废报纸(垫在绘画纸下)、油画棒、水粉颜料(柠檬黄、草绿、翠绿)、拓印用布团、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感受作品的美,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1、展示作品《春天的树林》,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①画上有什么?看上去怎样?你觉得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呢?
②这幅画上的树林用了哪些颜色?什么颜色用得最多?
③这幅画上的树杆是怎么画的?看上去觉得怎么样?
④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
⑤小结:这是一幅春天树林的画,看上去很宁静、很美。树杆的线条比较直、有力,看上去像人一样很有精神。春天,树木都长出了新叶,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也长出来了,一片嫩绿。整幅画用了很多的绿色,有的绿色较深,看起来像老树叶;有的绿色浅一些,像长出不久的新叶;有的还是柠檬黄色的,像刚长出的嫩芽。树林好像很深,可以一直走进去,给我们一种想象:这美丽的树林深处还会有什么呢?……春天的树林是多么的迷人。
这一环节通过展示作品,引导欣赏。老师以提问启发幼儿思考、议论,让幼儿对这幅画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的小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更深地理解作品的美。在思考和议论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同时通过欣赏《春天的树林》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发展自然观察者智能。
⑥配乐散文欣赏《春天的树林》: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真地欣赏了这幅画,现在请闭上眼睛,让自己走进画里,边听边用心去感受一下春天树林的美(播放配乐散文《春天的树林》录音。
二、师生共同创作,体验不同工具材料绘画的乐趣。
小朋友,刚才我们让自己走进了画里,欣赏美丽的树林。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把春天美丽的树林画出来呢?用什么方法画最好又最有趣呢?让我们试试用布拓印的方法,也许能画出更加迷人的树林。
1、示范布拓印的绘画方法:
①用棕色(或深色)油画棒画树干、树枝,要用力一点,尽量画浓一点。
②用布团蘸水粉颜料拓印,轻轻拍在树干和树枝周围。先用柠檬黄,再用草绿色,最后用翠绿。每种颜色要集中一点。印的时候要拍(不能拖),颜料印完后再蘸色继续印,直到画纸印满。
2、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①先用油画棒画树干、树枝,要尽量用力画浓些。
②蘸色时先浅后深(柠檬黄——草绿——翠绿)。
三、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出幼儿作品,组成大幅《春天的树林》。以游戏“去树林散步”,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的作品,说说春天树林的美丽和迷人,体验成功的喜悦。
Susan园长点评:这个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在一个活动里完成,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建议分成欣赏和布拓印画2个活动进行。另外这个活动里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感受活动里教师的愿望是很美好的,但是孩子听完散文估计是不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的。对于中班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将画和他们平时能见到的春天景象联系在一起,能从画中想象,能体会到色彩带给人的情感体验,至于树干怎么画这样的问题最好忽略。另外配乐散文对于中班幼儿是有难度的,成人对这类型的欣赏都需要有一定的功底,这个环节建议换换。前半部既然是欣赏了,那后半部就可以让幼儿表达一下他们的感受。
2. 幼儿如果是首次接触布拓画,要按先后顺序进行这么多颜色的拓印,同时还要习惯这么多的常规,难度不是一般大,这个不建议作为第一次的尝试,但是可以是有经验下的活动。
3. 这个活动能给幼儿带来不常用的材料,我觉得很好,修改后我认为欣赏和这个活动有参考价值。
延伸阅读:
关于树木的主题活动 | 大班辨析式活动:《树是我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