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不少幼儿园会带领孩子进行种植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翻土、播种,和土地建立联系。可种植的区域对很多城市里的幼儿园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即使有,也不见得够全园的孩子都参与进来,实在是一件憾事。
那如何做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开展多样的自然活动呢?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以一次偶然的与小蚯蚓的“会面”为开端,设计了一个围绕小蚯蚓展开的项目制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蚯蚓的知识。
1
阶段一:寻找
1.教师根据季节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思考:“在哪里可以找到蚯蚓?”
2.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带着探究的精神,去户外找答案。
根据园所情况,可以在校园内或者在小区公园里进行寻找。
(可选择在雨后进行活动,这时蚯蚓都出来活动了)
3.教师为幼儿准备工具,引导将蚯蚓挖出来,装到杯子里带回班级观察。
老师可为幼儿准备挖蚯蚓的工具小铁楸,将蚯蚓小心翼翼地从泥土里抓出来,引导幼儿观察着蚯蚓。
把挖来的蚯蚓放在杯子里,方便带回班级观察。
幼儿需要翻开泥土上腐烂的叶子,学习如何使用铲子挖开土壤找到蚯蚓。
2
阶段二:观察&提问
1.教师分组发放放大镜,幼儿放大镜仔细观察蚯蚓。
2.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感官问题:
(1)蚯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2)蚯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3)闻起来是什么气味?
(4)蚯蚓能发出什么声音吗?
3.教师鼓励幼儿在观察中提出自己问题,并收集记录起来。
4.制作蚯蚓观察瓶(矿泉水、奶茶等杯子即可)
近距离地接触蚯蚓给孩子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白纸,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随后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探究答案。
3
阶段三:查阅&实验
1.教师请幼儿回家查阅资料了解蚯蚓生存环境的知识,并在班级投放关于蚯蚓的绘本图书。
2.开展科学活动,用滴管、托盘和纸巾实验蚯蚓喜欢干的环境还是湿的环境。
蚯蚓在土壤里的邻居——鼠妇、千足虫、蜈蚣。
4
阶段四: 蚯蚓习性的探究
1.了解蚯蚓的饮食特点,为蚯蚓的制作堆肥农场。
削的瓜皮、家里带来的剩余瓜果蔬菜、纸……
2.根据观察了解到的蚯蚓生存环境知识,为蚯蚓制作居住的家。
3.请幼儿画一画蚯蚓的生活,并互相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蚯蚓的生存环境、饮食习惯、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意绘画)
4.教师将探究的过程记录整理,投放到区域里,或者上墙展示。
蚯蚓的星级酒店
给蚯蚓画一幅画
探究的过程记录图
小小的虫子也可以给孩子带来这么多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在他们的眼中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有趣事物,在自然的情境下探究和学习,可以让孩子的收获更丰富。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不急于对孩子的答案做任何对错评价,让孩子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经过亲自考察和研究寻找答案,让孩子不仅收获知识,也间接地收获了不少技能。
老师也希望通过各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原来我们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认识一件事物。寻找过程的收获往往比某个单一的结果更有意义。
本文来自微信号:日敦社幼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