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的消息传来,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层层涟漪,将我拽回那段与地震有关的往昔岁月。
回溯到1995年9月20日,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当时年幼的我,正沉浸在校园的时光里,丝毫未察觉到一场轻微地震的悄然来临。是同学敏锐地感觉到桌子的晃动,紧接着,霍老师急切的呼喊 “地震了,地震了” 打破了平静,带着我们匆匆跑出教室。那一刻,懵懂的我第一次直面地震带来的不安,那也是地震留给我最初始的、模糊的印象。
地震之后,生活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紧张的纱幕。大人们的神色总是凝重的,这种情绪在无声中蔓延,让小小的我也开始对周遭的一切充满警觉。夜晚,母亲轻柔的怀抱成为我最温暖的港湾。睡梦中,迷迷糊糊间感觉自己被抱起,睁眼,是母亲满含担忧却又努力镇定的面容,她轻轻将我安置在她的卧室床上,那细微的动作里,满是爱意与守护。
那时,防震床成了许多家庭的标配。我家的防震床,是父亲用工地钢管亲手打造的。它静静地立在那四间瓦房里,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那瓦房,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幻想,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归处。
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留存着家的温度,以至于后来即便有了县城的房子,我依旧对老家的瓦房念念不忘。周末,同学们在县城的热闹街巷穿梭,我却一心扑向老家。踏入那熟悉的庭院,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便在心底涌动,仿佛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轻轻拂去。
然而,时光的车轮不会停下,20年前,老房子在时代的变迁中被拆除翻盖。那时正在济南上学的我,虽没能亲眼目睹老房子的消逝,但心中的不舍依旧如潮水般汹涌。若当时在家,看着它一点点倒下,我怕是会心痛到难以自抑。
翻盖的新房子,宽敞明亮,每人都有独立的卧室。可每当电闪雷鸣,钢筋浇筑的房子在闪电映照下闪闪发光,却总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父亲说,这房子能抗八级地震,它坚固无比,却再也无法给予我曾经在瓦房里感受到的那种质朴与安心。
结婚后,周末回老家依旧是我生活中最期待的事。翻盖的新房子也成了20年的老房子,因为当年的小姑娘也步入中年妇女的年龄!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奇异又揪心的梦,梦里地震之后洪水滔天,世界仿佛陷入绝境。但在一片混沌与灾难之中,我家的老房子却稳稳地矗立着,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给予我无尽的安全感。
或许,这便是老家在我心中的模样,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变迁,它始终是我灵魂深处最坚实的依靠,承载着我对过去的眷恋,也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