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草房子》再读《绿光芒》,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
读《草房子》时,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有身临其境之感。书中描绘的苏北水乡,那金黄灿烂随风起伏的麦浪,清澈蜿蜒如丝带般的河流,还有错落分布破旧却温馨的草房子,构成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世界。虽然我没住过草房子,但是见过草房子,所以仿若能与桑桑一同在校园里调皮捣蛋,能陪着杜小康在芦苇荡中经历困苦与成长。
而读《绿光芒》,则需要借助看过的影视剧里大上海的场景来拼凑出书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草房子》中广阔的自然乡村场景不同,这里是城市中特有的逼仄与热闹交织。这是我不熟悉的环境,所以读了一遍一遍又一遍,还是不能历历在目。
都是文学作家,作品风格各不相同,源于他们成长经历的不同。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的农村,他的童年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的自然风光、乡村生活的点滴以及农民们质朴坚韧的品质等元素都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像《草房子》就带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他对农村的描绘细腻且真实,因为那是他熟悉的生活环境。
梅子涵是在上海长大的,上海的都市生活、弄堂文化等在他的作品中有诸多体现。上海的繁华、小市民生活的烟火气息、城市里的文化氛围等塑造了他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城市生活的细腻情感和文化底蕴,比如在《绿光芒》里能感受到上海生活独有的韵味。梅子涵笔下的童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弄堂里与小伙伴们嬉笑玩耍,穿梭于狭窄的过道,那些充满趣味的游戏和天真无邪的打闹,成为了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同时,他对书籍的热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在这座城市的滋养下生根发芽。弄堂里的生活虽然琐碎,却孕育了他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让他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生活中处处闪烁的“绿光芒”,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是在平凡中找寻到的诗意与美好。
两者虽截然不同,却都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生活风貌的窗户,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领略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无限可能。
有趣的是,当我们将目光从文学转向现实中的教育领域,会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开展自主游戏后,教育愈发公平。曾经教育模式相差甚远的农村和城市孩子,如今在自主理念下,都获得了尽情探索世界的机会。开展自主游戏后,教育愈发显得公平,甚至城里孩子不如农村孩子们资源丰富,以前农村和城市孩子的教育模式相差甚远,现在在自主理念下就像梅子涵的童年和曹文轩的,虽然环境不同,但他们都有了尽情探索世界的机会。
无论是农村孩子在大自然中撒欢,还是城市孩子在多元文化场所中探索,自主游戏让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去尝试。他们都能在游戏中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农
而自主游戏赋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欢乐的童年时光,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孩子们一生,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面对何种挑战,都能凭借着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出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敢地去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