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兢教授关于儿童阅读的文章《从阅读到悦读——早期儿童阅读与读写成长之路》中的一小节:理解儿童的“阅读眼”。
儿童的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它涉及五个不同范畴的脑区领域,所以我们在关注儿童阅读的时候,也要关注儿童的“阅读眼”,因为阅读是以视觉为重要途径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
汉语是具有图像特点的语言文字构造,当儿童在人生阅读学习之旅的起步阶段,面对大量的图画与具有图像特点的方块文字结合的图画书,将大有裨益。直到目前为止汉字研究依然是国际高度关注的问题。
前段时间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文字研究基地获得了国际出版社的一个重大项目,要创建一本关于中国文字研究的杂志,在国际上作为一本中文和英文并重的杂志出版。这体现了国际上对中国文字的关注。汉语文字不同于任何其他文字,它较强的图形特征和形象性、整体性以及以形表意的特点,吸引着诸多研究者探讨汉语文字学习与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在早期的汉字识别中,汉字更容易通过视觉特征进行认知,因为包含在一个汉字中的视觉信息量远远多于一个英语单词中所含有的视觉信息量,运用各种视觉工具学习语言对于汉字学习更具意义。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考虑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就必须关注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逐步的发展过程。“阅读眼”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视觉关注水平发展;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关键信息关注水平的发展;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汉字视觉解析和表现能力发展。
家长们都认为孩子认字很重要,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去上认字班。当家长征询我的意见时,我会跟他说,不如让孩子在家读几本图画书,我一般会用下面这两幅图说服家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幅图,这是几年前我们用眼动仪观察到的儿童看图画书《好饿的毛毛虫》时的眼动轨迹。
上面这幅图是儿童 3 岁时看这本书时的眼动轨迹,下面这幅图是儿童 6 岁时阅读同样一页时的眼动轨迹。
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3 岁孩子完全没有关注到左边文字区域的内容,他们的视觉关注点都在图像上,而且他们的视觉移动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到了 6 岁的时候,孩子的视觉移动轨迹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儿童开始反复扫视旁边文字的区域。
很多家长在孩子 2~3 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看认字卡,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其实都是徒劳。因为根据儿童身体的发展规律,儿童的视觉发展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家长可以让儿童在 5 岁后在阅读的环境中顺其自然地认字,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致观察读懂图画书的内容,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将人物表情、动作、背景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
这是儿童形成早期阅读理解能力的正确方法。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学前儿童阅读的书面材料主要是图画书,其中的图画、符号以及文字等都是儿童前阅读的内容。通过前阅读,儿童可以接触学习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获得书面语言意识、行为和初步能力。在指导儿童阅读图画书时,让儿童用视觉去捕捉书中的关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儿童观察关键画面形象、关键情景变化和关键细节表情。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好长的长颈鹿》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帮助儿童阅读图画书。在活动中老师让儿童去找长颈鹿在哪里,孩子就在图画书中找出长颈鹿在哪里的信息加以整理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