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科学理念提出,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新出台的《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在办园理念方面也提出,不刻意追求园本课程、特色课程。
可见,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家的导向是回归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具体来讲幼儿学习与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必须珍视生活和游戏的教育价值,坚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样态。
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园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和游戏常态,没有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
从逻辑上讲,教育始终要追求高质量的样态。从《纲要》《指南》《规程》《评估指南》《评估办法》一以贯之的理念来看,幼儿教育高质量的样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如果幼儿教育从业者,已经确认并认同这是高质量的样态,那我们就完全应该主动去实践这样的样态。因为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在于追求特色和多元本身。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应该刻意去制造特色,那幼儿园之间会不会有差异呢?或者说,幼儿园教育允许出现特色吗?
客观来讲每个地区、每所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禀赋是有差异的,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利用好本土、本园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效利用,最大化发挥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办园或课程特色,仍然是可以的。
《评估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评估办法》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利用社区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开展保教活动。幼儿园充分利用独特的家长资源和周边的社区资源,可能会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办园或课程特色。
幼儿园充分利用在地化本土资源,有的是自然资源,比如安吉游戏,就是充分利用安吉境内充足的竹子、木材等制作大量的低结构、充满挑战的户外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有的是家长、社会和文化资源,比如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利用家长科技知识密集型资源,经常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做科普活动,一些幼儿园利用周边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动物园、图书馆、植物园等,开展社会实践和项目课程,这样丰富了课程的样态,也确实减轻了办园成本。
二是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以文化和价值观为引领,慢慢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
比如某幼儿园以自主为园所文化,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管理、一日活动、师幼互动、环境创设方面等,支持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生活,自主成为这个幼儿园的特色。江苏丹阳正则幼儿园提出“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的办园宗旨,在实践中也体现了“教育如水,幼儿如鱼”的自然样态,这当然是他们的特色。
还有的幼儿园为了追随幼儿的生活节奏,提出“慢课程”的理念,主张教师实施弹性留白的一日作息,课程慢下来,等待幼儿的成长。大家熟知的花草园的生活化课程,其课程理念就是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就是一种慢课程,教师和幼儿一起自然而然地生活,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还有的幼儿园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实施行走发现实践课程,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创设没有屋顶的教室。一些城市中的幼儿园,为了让幼儿亲近自然,打造自然、生态、环保、本真的环境,实施乡土教育等,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当然,应该指出,这些特色是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色,是科学理念下的顺势而为、自然积累,是因地制宜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是刻意的打造,更不是课程的全部。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教育者更不能拿幼儿当实验品,特色的打造是有失败风险的,幼儿教育没有这样的容错空间。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即便有特色也是服务于育人,特色只是育人的一种手段和点缀,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和全部,教育终归要回归生活和游戏,让教育生态中每个人都感到幸福、松弛、真实,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彼此赋能,而不是彼此消耗,打造特色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消耗。
本文摘自康巴什教育发展研究,重在学习,侵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