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到标题上的话,然后想了以下内容)
其实,我们这里就有一所幼儿园腾出来的小学教室,但幼儿园的环境并没有让孩子们更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
虽然,环境相似,但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之后,收到的不是熟悉的感觉,而是深深的失望!
这样讲,似乎就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小幼衔接,不在于环境创设的多么像幼儿园,而在于校长老师们有没有正确的儿童观。
唯分论孩子,唯成绩论老师,这样高压之下,我们的孩子沦为实现教师成绩的机器。谈何兴趣?个别化的教育就更不能实现了!现在的孩子写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试卷!看看幸福的60后,那个时候是没有作业,自己找作业写,这是什么样的学习?这都是主动学习,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
现在书包越来越重,压弯了腰,写到天黑,也写不完的作业!
那这样赏识型的不唯分论的教师和校长哪里找?
到幼儿园里找!不是小学老师不爱孩子,也不是师德问题!而是幼儿园的老师更能够看中孩子未来发展的学习品质!更能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将知识游戏化、趣味化,而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
幼儿园的园长大部分是小学转岗,在幼儿园锻炼的这几年,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自主游戏的实施,更是深入人心。
下一步,想要发挥园长更深更远的影响,接着任命于小学当校长,这样的幼儿园转岗的校长,无论是大课间还是体育课,他们在行动上都会给予支持,小学的图书馆、音乐教室,大操场都会真正属于孩子们。科学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孩子们真正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可以实现么?
可以的,就看有没有人敢干。幼儿园已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实践证明,效果不错。接下来,第二个了,小学出场,中学出场……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为国育人,要育什么样的人?
吴昌德(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只有努力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才是孩子们面向未来的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强国,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知识的学习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知识的学习大多数是为了解决考试,我们恰恰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做题的孩子,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时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