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想起女儿前一天自己在读莫里斯.桑达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于是提出一起再读一遍。但我记成了《亲爱的小莉》,在书架上翻找时,女儿说,不如看《在那遥远的地方》吧。不知道她是因为对这两本书的相似风格有感受,还是因为已经知道他们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了。
读的过程我把《说来听听》这本书的方法运用进去,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出乎我意料的对话,阅读过程和以往非常不一样。女儿有很多想法,也会随着阅读修正自己的想法。
但其实这天下午,为了完成一个写“花”的练习,她哭了好几次。她说自己“无话可说”。
以下是《说来听听》的书摘:
第八章 你的意思是……
1.老师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读者发掘自己的经验并且和别人分享。
2.没有什么是用不着多说的:即使是一些看来再明白不过的想法,只要与主题相关便立即说出来,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大脑风暴”。
3.要想让隐晦的想法成型,得先把那些已经足够清楚的念头筛选出来。我们正是要依赖这些已经花心思想过,已经注意到、感觉到并且已经理解的思绪,才能建立起对未知事物的理解。
4.老师,别急着发表高见:在讨论进入尾声之前,老师是不提供个人意见的,以免被学生当成是“钦定”的观点。
5.老师得不断将讨论拉回和文本相关的方向,拉回“哪些部分让你感兴趣”的主题。正如学生们必须相信所有意见都弥足珍贵,老师也要对控制全局有信心。
6.要敞开心胸,观察一本书能被讨论到什么程度,要放手让学生激荡出各种想法。开放的心胸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气魄,才能造就出有自信的老师。
第九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
1.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会产生一种想法,一种感觉。又究竟为了什么,自己会对某些事情念念不忘。有时候,直截了当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未必不管用。
2.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必须确定读者能时刻回归文本,并且所言切题。这样读者才能在谈话中找到让自己迈向理解之路的线索。
3.问题是,哪些书值得我们如此打飞周章地要学生阅读呢?
举例中包括绘本《野兽国》
第十章 选书
1.“阅读循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选书-阅读-回应
2.读什么以及谁要你读什么,非常重要。
3.年龄大小与讨论时间长短无关。……前提是选对了书,并且老师要有纯熟的主持技巧。
4.老师的选择:每一次阅读都得依赖先前的阅读经验。
5.从“叙事方法”角度选书: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书信体、心灵独白、剧本、图画小说……
6.为了说明“讽刺”的概念,托马斯选了八本绘本当教程:《公园里的声音》《小凯的家不一样了》《我们的猫弗洛西》《如果开始你没看见》《雪莉,洗好澡了没》《母鸡萝丝去散步》
7.阅读记录:想提供读物的大人就要知道孩子曾经读过哪些书,曾经听人说过哪些故事。
8.课堂阅读:大声朗读。每个人都能在相同时间内“听”完一本书。
9.课外阅读:只有不知变通、专断地选择读物,才会造就出不情愿、对图书没有感应的读者。
10.重复阅读:阅读本身才是我们鼓励阅读的目的。
11.阅读讨论进展顺利的好处之一,就是孩子们在听了其他组员对一本书的看法后,通常会想重读一遍。
12.绘本、诗和短篇小说比较容易在讨论钱,甚至在讨论进行中读完,但长一点的小说就不行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常用绘本或者诗来进行阅读讨论。值得担忧的是,这么一来,有些孩子可能就不容易接触到小说里的各种叙事方法了。
第十二章 凸显讨论重点
1.四个基本问题:说来听听……
你喜欢这本书哪些地方?
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呢?
有没有什么章节让你觉得想不通?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
第十三章 “说来听听”问题构架
第十四章 “说来听听”实战现场
第十五章 玩游戏
笔记就到这里,若有兴趣,买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