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袋子
能装下多少乐趣
是寻宝游戏中鼓鼓囊囊的惊喜
还是朋友间传递笑声的“秘密容器”
这一次
就让我们来解锁“袋”的多种玩法吧
在周五放学的温馨时刻,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为帮助没带书包的孩子收纳衣物,我们临时使用了塑料袋。不料装袋过程中,一声清脆的“啪”打破了忙碌的节奏——原来是一位小朋友出于好奇,将袋子捏在手中玩耍,用力过猛导致塑料袋瞬间爆裂。
这场意外的“袋子小爆炸”,竟成了孩子们眼中最有趣的“科学谜题”!
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关于“袋子”的小调查,邀请爸爸妈妈和宝贝们一起动手探索——看看生活中藏着哪些不一样的袋子,它们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的用处。请小朋友们当回“小小发现家”,把自己认识的袋子分享给小伙伴们!
调
查
表
孩子们认识了好多不一样的袋子,还认真地在调查表上把它们一个个画出来。瞧,小家伙们举着自己的调查表,兴致勃勃地讲给我们听:“这是装糖果的小袋子,亮晶晶的!”“这个是妈妈买菜用的购物袋,能装好多东西呢!”“还有这个塑料袋,轻轻的,能装水果呀……”一个个名字从他们嘴里蹦出来,带着发现的惊喜。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袋子,在孩子们眼里就像个会变魔术的宝贝,催生出一长串奇思妙想——“它能装下整个玩具箱吗?”“要是给它画上翅膀,会不会变成小飞机?”……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我们与袋子的奇妙旅程就正式开启啦!
“袋子见面会”开始啦!
孩子们带来了各自的“袋子朋友”——亮晶晶的糖果袋、能装好多菜的购物袋、轻轻薄薄的塑料袋,还有布做的、纸做的……每个袋子都像带着小故事,等着被介绍呢。
生活中常见的袋子有纸袋、塑料袋、棉麻购物袋、布袋、网袋、编织袋、无纺布袋等等。在认识袋子的过程中,孩子们能自主探寻、观察和讨论。
给袋子分类的小秘密,藏在孩子们的观察里呢!其实按颜色、材质、种类分都可以,不如让他们自己试试哪种更有趣。
为了让孩子们把塑料袋认识得更真切,我们准备了一场“感官探秘派对”——让小手、小眼睛、小鼻子都动起来。
伸手摸一摸,有人叫起来:“这个好滑!”“这个揉起来沙沙响,像在下雨!”把鼻子凑过去闻闻,有人皱着眉说“没味道”,揉一揉、捏一捏更热闹了:“它会变成小团团!”“松开手又变大了!”大家七嘴八舌分享着发现,每一句话都带着亲手触摸的鲜活劲儿。
孩子们好奇塑料袋是怎么做的?这里藏着一串“变身魔法”呢。先从石油里提取出像糖浆的“聚乙烯”,加热融化后,机器把它擀成薄薄的“塑料布”,再裁成小块、封好边,最后印上花纹——就变成咱们手里的塑料袋啦!
塑料袋诞生的初心竟是守护环境——为了替代纸袋、减少树木砍伐,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喜。这个藏在寻常物件里的故事,像推开了一扇小窗,让他们读懂发明背后的环保深意,也让这场围绕塑料袋展开的探索,多了层温润而厚重的分量。
《纲要》中提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的发展目标,而孩子们对小动物向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当塑料袋摇身一变成为“袋鼠袋”,一场两两对决的趣味比赛就此展开。孩子们把自己装进“袋鼠袋”里,模仿袋鼠蹦跳着冲向终点,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既在欢乐中锻炼了肢体协调性与灵活性,也真切感受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
把两个装饰好的袋子系在一起,两边各站一队,小手紧紧攥住袋口边缘,身子往后仰着使劲。孩子们的脸憋得红扑扑的,嘴里喊着“加油”,脚下的小碎步跟着节奏往后挪,笑声和呼喊声混在一起,比袋子本身还热闹。这轻便的塑料袋,此刻成了连接快乐与力量的小纽带,让孩子们在拉扯间尝到了合作与竞争的滋味。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左右滑动
水袋扎不漏其实是由塑料袋的材质决定的,塑料袋或是保鲜膜,它们都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这些物品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弹性,在它们被戳穿的瞬间会迅速回弹包襄住牙签不会留有空隙,即使有较小的缝隙也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无法流出。
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号透明塑料袋,可在他们眼里,这透明的袋子总显得不够好看。孩子们灵机一动,纷纷提议:“我们在袋子上画画吧!”用斑斓的色彩给袋子做一番装饰,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塑料袋表面光滑,是因为材质本身摩擦系数低,加上压延工艺处理所致。但这光滑也有小讲究:画完要等颜料干透,不然容易蹭花,孩子们在这些小细节里,慢慢摸到了塑料袋的小脾气。
塑料袋的不透气性是其另一显著属性,这源于高分子材料紧密的分子结构,能有效阻隔空气和水分的流通。往袋中吹满气再扎口,就变成了鼓鼓的“气球”,孩子们拍打着玩时,不用担心很快漏气。
不过要特别提醒:玩耍时一定要看护好孩子,绝对不能让他们把头部钻进袋内,因为塑料袋不透气,一旦密闭空间形成,很容易导致缺氧,存在安全隐患。这一点需要时刻留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塑料袋带来的乐趣。
塑料袋在为生活增添便利与欢乐的同时,也悄悄埋下了不少隐患。那些轻盈的身影一旦被随意丢弃,便可能成为环境的负担:散落在田野里,会阻碍土壤透气,让庄稼的根须难以舒展;飘进河流湖泊,会像透明的陷阱,困住误将其当作食物的鱼虾;即便被埋入地下,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完全降解,漫长的时间里持续释放着有害物质。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最常见的袋子,却激起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幼儿在与袋子碰撞、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不仅可以用袋子玩出有趣的游戏,而且还可以做出有创意的艺术品,同时知道了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版权说明
本文系济南市历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河畔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河畔园所有,转载需授权。感谢您的关注!
编辑:郭明慧
初审:杨 阳
复审:万 新
终审: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