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午间散步时,孩子们在植物园看到了一株株嫩嫩的绿草比其他的植物都高,还有着特殊的味道,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这是什么呀?它的味道好奇怪啊!
好像我喷的驱蚊水的味道。
这是艾草,我和我妈妈在小区里玩的时候看到过。
我奶奶说这艾草还可以吃呢。
啊,真的吗?怎么吃?炒着吃吗?好不好吃啊?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艾草充满了兴趣,一场关于艾草的讨论就此展开。
孩子们对艾草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因势利导,开展了《神奇的艾草》系列班本课程活动。
1.识艾草
小朋友们把植物园的艾草采摘下来,回到活动室近距离的观察。
艾草的叶子是尖尖的。
摸起来
毛茸茸的!
艾草闻起来香的,
和我的驱蚊膏一个味道。
通过看、摸、闻,我们发现完整的艾草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新鲜艾叶的正面是绿绿的,背面有点白,闻起来香香的,摸起来绒绒的。
幼儿不断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在这样“你问我答”“自说自答”的循环过程中,无形推动了幼儿对艾草强烈的探究欲望。遵循儿童的兴趣,这些稚嫩的疑问与质疑,像一颗颗破土的种子,在对话中悄然萌发着探究的力量。
2.寻艾草
在小区里面有很多艾草。
3.艾草写生
我们植物园里的艾草已经长得高高壮壮,叶子毛茸茸的,还带着特别的香味呢!孩子们拿着画笔和小画板描绘起了自己眼中的艾草。稚嫩的画作里藏满了对自然最纯真的热爱!
老师,我怎么觉得我画的艾草好像不太一样。
艾草的叶子边边像小锯齿一样。
这个锯齿好难画呀,我也画得不一样。
要是能把叶子印下来就好啦!
艾叶拓印的创意,就这样在童真的困惑与奇思中萌芽。
艾草拓印
哇,真的印出艾草的样子啦!
这不是简单的拓印,而是孩子们用好奇作笔,以想象为墨,在自然与童真的交界处,画出的一幅幅充满趣味的成长画卷。每一个拓印里,都藏着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与热爱,像艾草的清香一样,永远带着温暖的童真味道。
4.探艾草
艾草可以做什么呢?带着问题,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对艾草进行了调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调查问卷,孩子们知道艾草是一种植物,有浓烈的香气,可以入药、驱蚊、泡脚、食用等。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发现幼儿对艾草产生兴趣的时候,通过艾草调查,让家庭参与,互相配合,共同为幼儿了解和探索艾草创造条件。
了解艾草的外形、味道和用途后,”幼儿对于艾草可以吃吗?””艾草可以做什么美食?”产生了极大地兴趣,恰逢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后,便生成了“清明艾草蛋”活动。
“清明艾草蛋”孩子们不仅尝到了春天的味道,更把传统习俗的种子,种进了充满好奇的小心灵里。煮完艾草蛋,孩子们将制作艾草蛋的体验用绘画表征,进一步内化制作艾草蛋步骤的经验。
还剩下很多艾草怎么办?
袋子里的艾草都烂了。
艾草还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问问医生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艾草还有什么作用呢?”孩子们通过询问保健老师得出结论:艾草可以止咳、祛湿、驱蚊、抗疲劳、增强体质等等。艾草可以做成艾条、驱蚊手环、驱蚊水、艾草膏、艾草香包、艾草皂等等,在小朋友们的讨论下,最后决定制作艾草膏、艾草花环。
1
艾草膏
关于艾草膏的制作,小朋友们完全没有前期经验,为了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熟悉流程,我们和孩子们观看制作艾草膏的视频,了解制作艾草膏的所需工具和步骤。
小朋友们共同分享制作流程后,就开始制作艾草膏。并且形成了幼儿的表征,深化制作流程。
采摘艾草
清洗艾草
打碎艾草
倒入橄榄油蒸煮
加热将蜜蜡融化
把蜜蜡倒入艾草油中
倒入小盒子中
等待凝固就好啦
大功告成啦!
艾草膏做好啦!
我们一起试一下吧!
涂上就不痒啦!
还有很多艾草膏,要怎么办呢?我们都用不完。
可以拿去卖呀,我看到公园里有很多人摆摊的。
对哦,我们可以放在我们幼儿园门口。
那我们要把他们变得更漂亮一点。
看,这是我们设计的广告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快来看一看,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艾草膏,来看一看哦,可以消肿止痒。
在幼儿教育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制作艾草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经历采摘艾草、清洗、熬煮、调配等一系列步骤。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触摸、观察、嗅闻,直观地认识艾草的形态、气味和特性,将抽象的植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感知经验。摆摊贩卖艾草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社交场景,幼儿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艾草花环
端午节临近,我们开展了艾草花环制作活动。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解艾草知识,随后孩子们动手,有的专注挑选艾草,有的认真编织。
做好后孩子们开心展示,把花环挂在门上,让传统习俗在童趣实践中传承,满是温馨与欢乐。
端午花环
从孩子们制作、挂艾草花环的点滴中,能够看到传统节日习俗教育的无限可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继续挖掘传统习俗中的教育价值,创新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小小守护者与传播者。
编 辑 丨 大五班
审 核 丨 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