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我爱这些清丽的石头,
收集了许多,
想象自己是公主,
而它们是我的宝石,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万和路幼儿园中二班小朋友眼里的石头……
话题讨论: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我见过像恐龙蛋一样的石头!
我见过像宝石一样的石头。
我见过彩色的石头和白色的石头。
“哪里可以找到石头?”
在河边有石头!
在公园里!
在小树林空地的土里!
在幼儿园小菜地有!
为了增进孩子们对石头的了解和兴趣,我们组织了一次幼儿园的寻石活动。孩子们走到户外,来到池塘边边、大门口、野战部落、草丛等不同地方,积极寻找和发现各种各样的石头。
这么多石头,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为什么石头这里看起来像一层一层叠起来的样子?
有的石头颜色为什么这么多,有的却没有?
有的石头尖尖的,有的平平的?
为什么石头上会有很多洞洞?
有的石头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
为什么石头上面会有很多线?
在幼儿园寻石之旅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石头大调查”。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了石头的多样性和特点。
为了增进孩子们对石头的了解和兴趣,我们组织了一次外出六合地质公园寻石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出户外,来到地质公园,积极寻找和发现各种各样的石头。
孩子们一起讨论带哪些工具、怎么去、和谁去挖石头,以及会有哪些石头,石头多不多呢!
探讨石头
孩子们将从各处收集来的石头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们分享。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石头。
石头都有哪些特点呢?
石头是硬硬的。
石头的颜色不同。
石头的形状不同。
有各种花纹。
石头都是重重的。
有的石头表面光滑,有的石头表面粗糙。
观察中,孩子们注意到了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花纹等多种属性,并且总结出路边和公园的石头较粗糙,河边的石头相对光滑。
教师反思小结:
通过“初探石头”系列活动,孩子们对石头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从讨论到寻石、调查,再到分享,每一步都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孩子们学会了观察、记录与思考,家长的参与更增添了活动的意义,促进了亲子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应继续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石头是怎么形成的?
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石头的颜色为什么都不一样?”
是从草地和泥土里来的。
石头是从山上来的。
石头是从水里来的。
石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活动。通过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展示以及实物观察,孩子们一同探索了石头的形成奥秘及其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石头又叫岩石,岩石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它的种类有很多:
在与大量且不同种类的石头互动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问题:“老师,这些石头全都不一样,要怎么分类呀?”
大家先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分类吧?
可以按照石头的颜色来分类。
还可以看形状分呀,有的圆圆的,有的尖尖的。
我觉得有的有花纹,有的没有花纹,可以用有没有花纹来分。
有的石头很细,有的粗粗的,石头有大有小,还可以按大小分类。
当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时,教师支持幼儿想法,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大小、光滑粗糙、颜色、花纹、形状)进行统计分类。
孩子们对于“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石头的形成”有着满满的好奇,于是我们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石头的形成。
“世界上有好多的石头呀!”
“这么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石头,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阅读相关绘本,孩子们了解到,原来石头有着多方面的形成因素,如火山爆发、地壳运动,还会受水流、外力、以及细菌侵蚀、风化等影响,便造就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石头。
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石头的本领真大呀!
在探究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把随处可见的石头投放到了教室的不同区域,经常在教室里玩石头,于是引发了“石头可以怎么玩?”的新话题。
在地上、坡道上滚动
石头可以用来按摩
石头可以像陀螺一样旋转
石头可以打水漂
把石头当弹珠弹
用石头来下棋
石头可以放在地上铺成一条小路,在上面走,可以按摩。
石头可以敲出音乐声音。
石头可以做美术作品。
为了让孩子们大胆自由地探索,老师选择不干预幼儿的游戏,让他们自主创玩。孩子们兴奋地进行石头大创玩,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石头玩法:
在进行“石头大创玩”时,孩子们还非常喜欢拿着石头在区域里和沙水做游戏。幼儿在自主游戏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石头还蕴含着许多奥秘,是科学小实验的好帮手呢!
乌鸦喝水: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石头是固体,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因而会对水产生压力的作用。
通过自主实验操作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课程通过情景导入、直观认知和分组实验操作,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沉浮原理。
最后,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形状以改变沉浮状态,拓展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的发现:
原来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做沉↓,像雪花片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做浮↑。
想不到小小的石头还有过滤水的作用呢!孩子们利用石头、纱布、水瓶、少量碳自主组装,制作“石头滤水器”,把脏脏的水过滤得更加干净清澈啦!
老师小结:
在探索石头的这些日子里,孩子们在寻找石头中,发现了石头的颜色、形状、触感各不相同,了解了石头有着大大的作用。除了可以造房子、搭桥、雕刻成各种形状,还可以画画游戏, 石头成了孩子们乐于探索,乐于游戏的好伙伴。在石头世界里,孩子们既满足了游戏的欲望,又增长了不少知识。孩子们对石头的探索还在继续,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石头的更多秘密,一起制造更多的精彩。
故事中村民从吝啬到分享的转变,能让幼儿理解合作的意义,比如一起煮石头汤时,每人贡献食材,最终收获美味,帮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作、分享资源。村民最初不愿分享的心理,和后来共同分享的快乐形成对比,可引导幼儿体会开放心态带来的积极情感,培养同理心,理解分享能让快乐加倍。石头如何煮成汤的过程充满悬念,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比如提问“石头真的能煮汤吗?”,鼓励他们观察、思考,培养探索未知的兴趣。传递“分享与奉献”的正向价值观,让幼儿明白物质分享(如食材)和情感分享(如快乐)的重要性,帮助建立友善、慷慨的品格。绘本中重复的对话和情节(如村民依次拿出食材),适合中班幼儿模仿,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小小的石头,大大的创意,多彩的颜料在石头上画龙点睛,不仅让孩子感受石头作品的美妙,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状各异的石头,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大胆创新。
通过小石头的旅程(如被水流冲刷、被动物推动等),让孩子认识石头的物理特性、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以及动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故事中石头滚动、碰撞等情节,帮助孩子理解位置变化、速度、力量等概念,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小石头面对陌生环境(如河流、森林)时的探索过程,能引导孩子理解“勇敢面对变化”的意义,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培养适应新环境的心态。
本活动通过节奏游戏和自制乐器演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熟悉乐曲与节奏。
孩子们积极参与,探索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方法,体验了音乐的魅力。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寻找身边的自然材料,拓宽了音乐创作的可能性。
哇,幼儿园怎么有一条石头小路呢?好想上去走一下啊!
教师反思小结:
在“探秘石头”系列活动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了充分满足。通过科学与语言的交织,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石头的奥秘与故事,更在绘本与音乐的陪伴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创作。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与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可能性。
课程总结:
“ 小小的石头,是大自然中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班本课程活动追随着幼儿的兴趣不断生发,经历了问石的波折,享受了寻石、玩石、探石的快乐,满足了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在与石头的接触中,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探索与想象。一块石头,一个故事,一种探究,一丝惊喜,一份收获,幼儿走进了探索的世界,埋下了好奇、好问、好学、好知的种子,也体验到了收获、成长的乐趣。孩子们和石头的故事还未结束,期待他们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图文:中二班
审核:龚嫱
健康 | 聪慧 | 乐群
和而不同 自然成长
葛塘街道万和路幼儿园
T:58391217
A:万和路26号
办一所现代和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