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
班本课程
一张小小的纸牌,在孩子眼中能幻化出怎样的奇妙世界?一次看似寻常的区域游戏风波,却意外点燃了中一班孩子们对纸牌的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纸牌乐园”,见证这场由兴趣驱动、充满探究与创造的深度学习之旅!
?
?
?
?
那天,益智区的纸牌不小心散落一地。几个孩子为了谁先玩、怎么玩发生了小小的争执。老师静静观察,发现孩子们对纸牌上的图案、数字、花色充满了好奇和争论点。
教师思考:
冲突往往是学习的契机。孩子们对纸牌的关注点(图案、规则)暴露了他们对这一材料的陌生感和潜在兴趣。与其直接介入解决矛盾,不如借此机会引导他们深入认识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纸牌,将“风波”转化为探究的起点。
风波过后,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在阅读区投放了绘本《纸牌王国》。孩子们立刻被书中奇妙的纸牌世界吸引。围绕绘本和真实的纸牌,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看!这个红桃像颗爱心!”
“我知道!黑桃是宝剑,梅花是三叶草!”
“为什么有国王、王后和杰克?他们谁最大?”
“数字1就是A,它比K(13)大吗?”
“纸牌王国里的人是不是都长这样?”
老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引导他们观察纸牌的构成:颜色、花色、点数。孩子们自发地开始分类、配对、数数。
教师思考:
绘本《纸牌王国》它以童话形式将纸牌的符号具象化,降低了认知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究欲。孩子们的自发讨论和操作表明他们正在主动建构关于纸牌特征的经验。
?
?
?
?
对纸牌有了基本认识后,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玩”现成的。他们萌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老师,我们能自己画纸牌吗?”“我想画一个恐龙纸牌!”“我要画公主的!”
于是,“设计纸牌”活动应运而生。老师提供了各种尺寸的空白卡纸和丰富的绘画材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创作。
恐龙、奥特曼、艾莎公主、小汽车、彩虹、水果、自画像……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纸牌上自由驰骋。
?
?
?
?
有了自己设计的纸牌和传统纸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玩”起来!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或学习一些简单的纸牌游戏规则,并鼓励他们创造新玩法。
孩子们专注地寻找相同花色或相同数字的牌进行连接,锻炼了观察力、专注力和模式识别能力。当长长的“火车”连成时,欢呼雀跃!
“翻翻乐”游戏也深受孩子们喜爱,孩子们把纸牌背面朝上打乱,轮流翻开两张,寻找相同的图案或数字。“我找到了!”“哈哈,这次该我翻啦!”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里。
纸牌上有不同的图案和数字,把相同的“朋友”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找规律的方法有了更多的探索。
教师思考: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通过“排火车”、“翻翻乐”等规则游戏,孩子们在快乐中巩固了对纸牌特征的认知,锻炼了核心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开放的自创玩法环节,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以物代物的能力,体现了自主游戏的价值。
此次“风波”引发的课程活动启示我们:生活即课程,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教师需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提供开放环境、适宜材料与有效支持,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感知、操作与体验中探索创造。纸牌探索虽已结束,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脚步不会停歇,期待下一次奇遇。
图文:陈海臣
编辑:赵 阳
审核:赵洪燕
招生热线:0533-5280360
抖音号
视频号
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