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探科学
点亮科技梦
记《身边的科技》班本课程
“科技”一词在官方被认为是科学与技术的统称,是指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科学)和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技术)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手段。
但是在小朋友的眼里,“科技”就像会变魔法的神奇盒子:它让电灯“啪”地一下亮起来,让小汽车“嘀嘀”跑起来,还能让手机里的爷爷奶奶和我们“面对面”说话。原来,这些魔法都是来自人们先发现“为什么”(科学),再提出“怎么做”(技术)。其实,科技就是我们用自己的聪明脑袋和大胆双手,把大自然的秘密变成让生活更快乐、更方便的超级魔法!
“老师,这个是我组装的火箭,有没有小苏打和白糖呀,把它们放在里面火箭就能飞起来了。”
“老师,垃圾处理中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喜欢看《哪吒》,哪吒会变脸,妈妈说是特效制作的,真厉害!”
一句句“童言童语”串起了他们对身边科技现象的惊喜与疑问:厨房里的小苏打能当“燃料”,垃圾也能“发电”,屏幕里的英雄会“魔法”。原来,孩子们早已在生活中偶遇科技,只是还叫不出它的名字。于是,我们决定把这些“偶遇”变成“约定”,《身边的科技》主题就这样被孩子们亲手点燃,让我们一起拆开“神奇盒子”,把“为什么会这样”变成“原来可以这样做”,在亲自观察、亲手操作、亲身发现中感受科技神奇的力量,激发幼儿爱思考、爱创造的积极愿望。
主题脉络图
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科技呢?
科技就是会扫地的机器人,还有“小度”,它还会说话。
萌小鹰、机器狗都是科技,机器狗还能上楼梯、给我们打招呼。
老师,科技就是科学技术,利用技术高铁特别快,手机还能付钱。
爸爸说我们中国一直在发明火箭,现在我们的火箭已经非常厉害了。
老师,水龙头一碰就出水,是不是也是科技呢?
小朋友们说的太好了,科技就像是你们提到的“会扫地的机器人”、“会说话的小度”、“机器狗上楼梯、打招呼”等。这些就像“超级厉害的魔法”,人类用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更方便、更有趣!
为什么说“科技改变生活”呢?科技如何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呢?
“新四大发明”是科技改变生活的转折点。“新四大发明”是指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生活。以前出门走路、骑小三轮车又慢又费力,现在坐汽车、地铁、高铁又快又省力。以前买东西要付纸币,现在用手机“叮”的一声扫过去,不用带钱。以前买东西要去商场购物,提着购物袋回家,现在手机点点点选好物品,几天之后快递送到家。这些科技(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就像魔法一样,让好多以前麻烦的事情变得特别简单、特别快!
老师,科技真是太神奇了!我坐过高铁,妈妈和我等车的时候,高铁“嗖”一下就过去,我觉得挺害怕的。
老师,高铁没有轮子,为什么跑这么快呢?
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这就开始用聪明的大脑来思考“高铁为什么可以跑那么快?”的原因啦!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秘高铁,找一找原因吧!
为了满足孩子们对高铁的好奇,本班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中国速度——高铁”的探秘之旅,深入探索高铁的奥秘,感受其惊人的速度与神奇魅力,同时解答孩子们心中的各种疑问,例如“高铁没有轮胎,为什么还能跑那么快?”“为什么高铁的车头是子弹头的?”“高铁轨道上的电线有什么用?”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高铁的外形结构图片、去观看介绍高铁的视频、听一听人们乘坐高铁的体验……最后利用绘画的形式画出了“高铁速度之快”的秘密,解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解答了关于高铁的各种疑问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高铁车票的构成与作用,并逐步讲解了乘坐高铁的“六部曲”流程。接着,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乘坐高铁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最后,孩子们发挥创意,自己设计了车票和轨道,进一步加深了对高铁的认知与理解。
掌声送给聪明的你们。通过你们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已经探究到“高铁行驶的秘密”,恭喜你们已经成为“小小科学家”,继续探索我们身边的科技吧!想一想,还有什么科技发明也在方便我们的生活呢?
老师,我喜欢玩手机,还能打游戏,刷抖音。
手机还能打电话、导航、买东西。
没错,手机可以打电话方便我们与人沟通。手机还有什么强大的功能呢?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迅速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移动支付的便捷工具。手机可以“一键见面”,以前想外婆要坐很久的车,现在点开“视频通话——外婆出现”;手机可以“一键付款”,以前买东西翻钱包、找零钱,现在手机“叮——”扫码支付;还可以“一键百科”,看到不认识的字会问大人,现在手机“咔嚓”拍照,马上告诉你。手机轻轻一点,它会把世界带到你面前。
虽然手机的功能很强大,但是科技有好处就会有不好的地方。对于使用手机,小朋友们认为手机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又该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呢?
长时间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走路玩手机会摔倒。
孩子们针对手机的好处与坏处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结果以绘画形式展现,并且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前面向大家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太厉害啦!小朋友们通过合作交流,知道了一些手机使用的好处和坏处,我们作为小朋友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呢?
我看手机的时候,眼睛离高一点,少看一会儿。
孩子们为自己制定了“手机使用公约”,有的提到“吃饭不看手机”、“只看1分钟手机”、“不趴在被窝看手机”、“用手机听故事”……每一个孩子都意识到使用手机的利弊,纷纷表示减少看手机的时间,要保护自己的眼睛。
科技虽然方便我们的生活,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坏处。我们应该利用好科技的强大功能,也要减少科技的负面作用。
“小小科学家,点亮科技梦。”围绕“身边的科技”,孩子们不仅见识了“超级超级快的车(高铁)、手机支付、网上购物、共享单车、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科技产品服务生活的方便,还领略到“中国空间站、中国火星车、蛟龙号、辽宁舰”等大国重器的“超级本领”。
“小小科学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颗要早早种在孩子心里的种子。今天他们因高铁“嗖”地一声而惊讶,为火星车留下的小脚印而鼓掌;明天,他们就能用自己的小手把想象变成现实。让科技梦从“听见的惊叹”长成“动手的创造”,这就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一双双小手把废旧纸盒、瓶盖、吸管变成警车、飞机、坦克、机器人、火箭……在剪一剪、贴一贴、转一转的瞬间,孩子们触摸到科技的魔法,让“废旧的”变成“神奇的”,这一刻,科技梦已悄悄发芽。
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把《小猴的出租车》续写成一部神奇的科技故事,每一页故事都闪着他们独一无二的创意星光。
高铁、手机、扫码支付……都是孩子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事物,主题切口“小”而“近”,成功点燃了他们的好奇。 通过观察、提问、绘画、故事、手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孩子的感官和思维同时被激活,初步建构了“科技就是让生活更方便”的概念。
但是在了解身边的科技产品时,除高铁、手机外,其余科技产品(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空间站等)仅停留在“知道名字+看图片”层面,缺乏深度探究。在谈及科技的两面性时,只讨论“手机伤眼”,没有进行深度讨论。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讲解员”,孩子仍是“接受者”;真正的“小小科学家”需要设计、迭代、失败、再设计,而我们缺少这样的循环。我们应该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亲手操作感受科技的神奇和魅力!
今天的课程让孩子“看见了科技”;明天的课程,我们要让他们“质疑科技、设计科技、预见科技”。只有当“惊叹”变成“追问”,再变成“改造”,那颗“小小科学家”的种子才能真正发芽、开花。
编辑:屈宏伟
审核:园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