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快来看看黄州区幼儿园小二班的小朋友们开展的立秋节气的主题活动吧,一起来听听杜高兴小朋友带来的古诗朗诵《初秋》。
【立秋前五天】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立秋中五天】由于白天太阳依旧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立秋后五天】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 寒蜩。善于在秋初的季节鸣叫,人们一听到这种蝉的叫声,就知道现在已经进入立秋的时节。
“啃秋”又称“咬秋”,寓意:“啃下酷暑、迎接秋爽”,是一项在我国多地流传的民间习俗,人们相信在立秋前日或当天,大家一起啃秋瓜,可生津去燥,消除暑气,让我们一起吃西瓜降暑吧~
秋天到了,正是喝秋粥的好时节,秋天是保护肠胃的关键时期,粥中含有大量的水,加上粥中的水和淀粉充分结合,使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更长,可以更好的补充人体水分,避免秋燥引起的咽干口燥,皮肤干燥。所以秋季喝粥养生效果非常好,快来一起喝秋粥吧~
贴秋膘是指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让我们一起吃肉,贴秋膘吧~
绘 秋 ·画
都说一叶而知秋,在这样的时节里,小二班的家长和小朋友们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制作了他们眼中的秋天。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02 防 燥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季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秋天到了,天气不是很稳定,家长们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为宝贝增减衣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