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课程故事都是一粒种子,
有的已经长成大树,
有的还在萌芽,
所有的种子都已播种,
有播种就有希望!
午饭后,小星星在菜园发现一只蜗牛,小伙伴们纷纷围观,生活中的偶然发现,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点和出发点。
PART 1
在初识蜗牛之后,孩子们纷纷加入寻找蜗牛的队伍中。
幼儿园找一找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着蜗牛的身影,它们会在哪里出现呢?
孩子们在草丛、菜叶、矮树丛中都找到了蜗牛,原来蜗牛喜欢躲在这些阴凉潮湿的地方。
家附近找一找
有的小朋友分享说在奶奶的菜园子里也看到过蜗牛。于是,找蜗牛的行动延伸到了家里,孩子们在家附近寻找蜗牛。
孩子们找了几天之后发现蜗牛会在晚上、下雨之后爬出来,蜗牛喜欢湿湿的环境。
我们的思考: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并及时引导。孩子对蜗牛感兴趣时,教师支持其探索,让幼儿感知蜗牛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积极学习的品质 。
PART 2
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很多思考和疑问:蜗牛是怎么爬的呀?蜗牛有牙齿吗?
在这么多问题推动下,爸爸妈妈也加入探索,协助孩子们展开一次“蜗牛大调查”。
在调查时,孩子们发现了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身体特点和爱吃的食物。还提出了好多关于蜗牛的疑问,等待大家一起去探秘、找答案!
我们的思考:
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至关重要,蜗牛探索活动离不开家长配合。亲子调查促使家长陪伴幼儿参与探索、给予支持,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与兴趣点,以便更精准开展活动、实施个性化教育 。
PART 3
为了进一步观察蜗牛,我们支持孩子们将自己找到的蜗牛带来班级饲养,进行深入观察,开展一系列探索活动。
蜗牛的外形特征
在饲养蜗牛的日子里,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方式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我摸了摸蜗牛,它有一个硬硬的壳,身体是软软的。
嗯,蜗牛就是用软软的“腹足”爬行的。
妈妈告诉我有的蜗牛有20000颗牙齿,它的牙齿长在舌头上。
对,它的牙齿象头发丝一样细,能帮蜗牛啃好吃的菜叶。
蜗牛走过后会留下一条线。
这条线有点亮晶晶的,到底是什么呢?
老师帮我们找了蜗牛的
绘本,一起来看一看。
原来蜗牛爬行时,足腺分泌的黏液可减少身体与地面摩擦、辅助抓附。黏液干燥后,会形成闪亮足迹 。
蜗牛天气预报员
为什么蜗牛只有在下雨后才容易看得到呢?
原来下雨前蜗牛会特别活跃,因为空气潮湿适合它们出行。如果看到很多的蜗牛爬出来,就代表可能要下雨啦!
蜗牛的“隐身衣”
轻轻触摸蜗牛的触角,它会立刻缩回壳里!再静静等待,它会慢慢探出头,像在玩捉迷藏。
蜗牛的来历
认识了这么多小蜗牛的秘密后,孩子们对蜗牛的来历也充满了好奇,纷纷猜测蜗牛是从哪里来的。
蜗牛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就像小鸡一样。
也许是蜗牛妈妈生出来的,像我们一样。
我们查阅资料得知,蜗牛是卵生动物,卵产在潮湿土壤,孵化后小蜗牛破壳而出。孩子们由此对蜗牛生命起源有了科学认识 。
变色的蜗牛便便
孩子们给蜗牛喂食后,发现了蜗牛的粪便,还观察到粪便有深绿、浅绿等不同颜色。基于孩子们“粪便颜色或许与食物颜色相关”的猜想,准备番茄、苹果、胡萝卜等不同颜色食物,让孩子们在喂养时记录粪便颜色 。
记录进行中……
最终调查结果
孩子们持续观察数日,发现蜗牛粪便颜色和进食的食物颜色存在关联。原来,蜗牛消化系统简单,难以将食物完全分解吸收,才会呈现 “食色即粪色” 的有趣现象,这一发现也让大家对蜗牛的生理特征有了更深理解 。
我们的思考:
幼儿天性好奇好问,对各类事物都喜欢探究,本次蜗牛探秘活动,有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发展。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幼儿不断生成疑问、萌发兴趣,教师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持续探究,开展深度学习。
PART 4
蜗牛食性大猜想
孩子们对蜗牛喜欢吃什么充满了好奇,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
蜗牛喜欢吃香蕉,它吃香蕉的样子特别可爱呢!
蜗牛喜欢吃青菜,青菜水分多。
我觉得蜗牛喜欢吃巧克力,甜甜的。
说不定蜗牛喜欢吃面包。
蜗牛喂食记
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猜想,我们开展了“蜗牛喂食记”活动。我们从学校、家里收集了菜叶、水果和糖果,分别放在蜗牛的饲养盒里。每天,孩子们都会观察蜗牛对不同食物的喜好情况,并总结记录。
经过几天的观察,孩子们发现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青菜、树叶等植物性食物。
给蜗牛洗澡
小蜗牛很喜欢吃东西,所以也很能拉便便。为了保持它生活的环境干净、没有臭味,给小蜗牛洗澡、打扫小蜗牛的家也成了我们每天要做的一件事。
在洗澡过程中,他们全程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蜗牛,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
我们的思考:
幼儿围绕蜗牛开展喂食、洗澡等趣味活动,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抓住这些生活教育契机,支持幼儿亲近自然、观察生命,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力与爱心 。
PART 4
蜗牛大创想
探寻蜗牛后,小朋友们对蜗牛有了直观感知。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画或是老师的描述,而是生动的、鲜活的生命,小朋友于是用画笔、粘土和扭扭棒等多种材料创作。
蜗牛与黄鹂鸟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蜗牛与黄鹂鸟》以轻快活泼的节奏为底色,搭配趣味生动、满是童真的歌词,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蜗牛小游戏
蜗牛趣味小游戏,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间,各项能力也在悄悄“升级”。
这些充满童趣的小游戏,就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大门,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我们的思考:
依据《纲要》,中班幼儿具象思维活跃、爱探索。“趣玩蜗牛”系列活动,借绘画、律动、游戏,让幼儿用多元方式感知蜗牛。教师以活动为载体,支持幼儿在体验中表达和创造,助力其艺术感知与肢体协调发展,实现艺术与认知的融合成长 。
PART 5
再见了蜗牛
蜗牛不仅是我们的观察对象,更成为了我们亲密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发现它的小秘密,一起感受生命的奇妙。虽然心中满是不舍,但我们知道,蜗牛也有属于它们的广阔天地。
蜗牛,再见啦!愿你们在大自然中继续自由自在吧!
我们的思考:
幼儿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培养了和蜗牛的感情,每天都悉心照顾它们,形成了良好的责任心。虽然不舍,但最后还是让蜗牛回归了大自然,显示了他们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展现了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期待下一次和蜗牛更精彩的互动。
大自然充满了惊喜挑战,
蜗牛引发了孩子的探究热情。
在每一天的探究中,
我们都会有新发现。
玩中学,学中玩,
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图文 素材 :中一班
图文 编辑 :张建花
一审(校):邓丽梅
二审(校):黄 婷
三审(校):刘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