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鸡上幼儿园
椒园园区 大班 生命生长课程
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房子的主人是谁?
一天早来园,孩子们发现班里多了两个木质的小房子,这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围观与讨论——“这到底是谁的家呢?”
“我猜是小仓鼠,因为里边的房子小小的,只有它可以进去。”
“不对,小仓鼠的笼子里要铺棉花和锯末,这个里面没有。”
“是小兔子吧?真想马上见到呀!”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呢?”
与芦丁鸡的第一次见面
终于,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房子的主人——芦丁鸡来到了!
芦丁鸡好小,我们可以用手摸摸它吗?
这些芦丁鸡看起来好可爱呀!
它们为什么挤在一起?是不是怕冷呢?
小鸡会不会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呢?
孩子们被芦丁鸡可爱的模样深深吸引着,仔细地观察着芦丁鸡的一举一动,你一言我一语。为了满足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也为了让我们“嗨,芦丁鸡”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就这样我们走上了一条奇妙的探索之旅。
课程目标
课程脉络图
芦丁鸡大揭秘
关于芦丁鸡的了解,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孩子们通过上网搜寻资料,他们调查了解到不同天数的芦丁鸡吃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孩子们还经过调查、猜测、验证得知:芦丁鸡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小米、虫子、蔬菜、饲料等……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鸡”。
爱吃昆虫、谷粒、蔬菜、饲料等。
它非常怕冷,喜欢温暖。
芦丁鸡喜欢安静的环境。
我给芦丁鸡起名字
这些只芦丁鸡,我们要怎么认识它们呢?
它们有的小小的、有的很胆小,就叫小小,躲藏吧。
它们好可爱,我想叫它们小可爱。
小动物的名字一般是重叠的名字,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食物来起名。
就这样,我们开展了画一画的征集方式,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给小鸡取的名字。
通过征集活动,一共征集了20个名字,有:小白、小灰、心心、小可爱、可乐等名字。最后大家进行了投票,孩子们选出了4个喜欢的名字”小白、小灰、黑黑、心心。”
我们的四只芦丁鸡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啦,白色的小芦丁鸡叫小白、黑色的芦丁鸡叫黑黑、灰色的芦丁鸡叫小灰、黑棕色的芦丁鸡叫心心。
它怎么会掉毛呢
一周后,孩子们发现芦丁鸡的家里面出现了许多羽毛。“小鸡怎么掉毛了呢”“它是不是生病了?”怀着对芦丁鸡宝宝的担忧和猜想,孩子们回家询问爸爸妈妈,并上网查阅资料,最终得知了:芦丁鸡还是需要喂养专用饲料才长的更壮实。
原来长大一些的芦丁鸡要吃产蛋粮,营养更加丰富且全面,这样喂养小鸡才会发育得更快更好。
我为芦丁鸡画张像
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芦丁鸡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它们一会吃食,一会喝水,一会又展开翅膀飞到小房子上。孩子们纷纷拿出小画笔描画出形态各异的芦丁鸡,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芦丁鸡跃然纸上!
在画画的途中大家发现了芦丁鸡的不同特征,了解了芦丁鸡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教师总结
活动前,孩子们进行协商分工,合作制定计划。活动后,记录芦丁鸡的喂养情况,在照顾小鸡的过程中责任感逐渐增强。在照顾芦丁鸡的过程中,他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并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来记录自己的想象和探索行为。
鸡窝除臭攻略
一天,其他班的老师来观摩活动,进班后都皱起眉头说:“你们班怎么臭臭的?味道究竟哪里来?孩子们排查了一圈才发现,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芦丁鸡的窝,解决鸡窝的味道就成了我们的新任务。
方法一:给小鸡搬个家
我们可以把芦丁鸡搬在班级外边。
“夜里太冷了,要是小鸡受凉怎么办?”
“白天暖和可以在室外,晚上我们再把芦丁鸡接进教室。”
“我在手机上看过芦丁鸡,可以给它们装上小暖灯就不会冷啦!
方法二:给鸡窝来个大扫除
孩子们拿起清理工具,抖一抖、筛一筛,把芦丁鸡的家都打扫干净,再把芦丁鸡放回去。
看看芦丁鸡的家打扫前后的变化有多大!
方法三:一定要按时清理
清理鸡窝可不是一次就可以的,一定要按时清理才能保证鸡窝不会再变臭,还要记得给芦丁鸡增添食物和水。
教师总结
在让芦丁鸡的家变得干净过程中,孩子们主动思考,不怕脏不怕累,不仅解决了鸡窝臭的问题,还养成了关爱小动物的良好品德。生活即教育,劳动亦是课程,在提高幼儿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怎样照顾芦丁鸡
芦丁鸡的名字已经起好啦,那谁来照顾芦丁鸡呢?越来越多的孩子觉得自己可以照顾芦丁鸡,每个人都想照顾它们,那谁来照顾呢?怎样才能把它们照顾得更好呢?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决定按照班级的值日生进行轮流照顾小鸡们的日常生活。
加温水和饲料
芦丁鸡受伤了
第二天回园,孩子们发现芦丁鸡小白的屁股上流血了,为什么小白的屁股流血了,孩子们纷纷进行猜想着它们“流血”的原因。
芦丁鸡的爪子太锋利了,踩到身上受伤了。
芦丁鸡打架了,所以屁股上没有羽毛了。
通过老师的科普,孩子们知道芦丁鸡因为争夺领地、等级地位、气味不同、饲料激素亢奋等原因出现打架现象,他们还猜出罪魁祸首就是蛋仔,因为就它没有受伤。
芦丁鸡旅行记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小朋友们商讨出了照顾小鸡的办法,温一林主动申请把小鸡带回家照顾,于是我们班的芦丁鸡开启了一场旅行~
我们的芦丁鸡为什么不下蛋?
是准备的食物不够营养吗?
我们喂了好多食物,芦丁鸡吃了我们添加的蔬菜、小米、水果为什么还是没有下蛋呢?
孩子们发现芦丁鸡太胆小了,人少的时候它们会悄悄地走过来吃我们准备的食物,但是人多就躲起来。
原来芦丁鸡不下蛋的原因有很多:芦丁鸡的品种原因、环境因素、饲养环境不稳定等。
芦丁鸡很胆小,我们饲养时不要去抓它,还要注意什么呢?
我们饲养时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
我们走路要安静一点,不要拍打饲养箱。
我们不要太多人一起去看它。
送你离开
过了一个周末回来,可是谁也没想到会有意外发生,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小白一动不动,孩子们猜测鸡宝宝估计是困了想睡觉,当老师把它放到手心上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突然间孩子们不说话了,一片寂静。
当时的我们情绪一下子低落到谷底。我们的话题也第一次谈到“死亡”,小鸡为什么会死?它还会回来吗?接下来该怎么办?另外两只小鸡会不会也死掉?
小鸡还会回来吗?
小鸡是不是去了一个很幸福的地方?
基于孩子们的经验,人死了会被埋到土里,我们也决定为陪伴了我们一周多的“小白”举办一场小小的葬礼,让它以另一种方式留在我们身边。
小白离去一事,孩子对剩下的两只鸡宝宝更是呵护有加,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
可能是因为喂太多食物?可能是水太凉?
可能是因为鸡舍里温度过高?
分析后我们也自然而然的梳理了照顾鸡宝宝的流程和方法。
教师总结
每个孩子一一与小白告别,那一刻没有约束,孩子们却鸦雀无声,没有人讲述给他们生与死的道理,他们却在默默感受着离别,体验着不舍!也许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与真谛!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芦丁鸡下蛋了
“老师!老师!小鸡下蛋啦!”一大早,龙龙吃完早点去照顾芦丁鸡,突然发现芦丁鸡的窝里多几个小小的、绿色的蛋……
老师,鸡蛋里是不是有可爱的小鸡?
那我们把它孵出来吧!
我们还得去找母鸡妈妈。
除了母鸡妈妈还有谁可以帮助我们呢?
我们带着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原来不止鸡妈妈可以孵化小鸡,孵蛋器可以代替鸡妈妈,这样鸡妈妈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而且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可能实现呢!
教师总结
就在孩子们满心欢喜迎接新生的鸡宝宝之时,意外发生了,虽然难过虽然可惜,但孩子们也确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容易,也激发了他们悉心照顾鸡宝宝的愿望,这种感受是直入心底和潜移默化的。
孵蛋日记
壹
选择优质蛋放入孵化器
等待芦丁鸡到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很急切,每天早晨,它们都会问“鸡宝宝快到了没有?”为了做足迎接它的准备,孩子们一刻也没有闲着。
贰
小鸡宝宝出生啦
有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教室里听到有微弱的吱吱声,发现我们的小鸡成功孵出来了~
但是由于处于周末期间,老师小朋友都回家了,小鸡出生后没有人照顾,出生不久的小鸡便夭折了~
教师总结
故事像生命一样在往复、在继续着,对于孩子们来说,迎接新生命的来临和离别会在寻常日子中无数次上演。可是,自己直接参与的、体验的、感悟的历程多么具有意义。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幼儿获取经验最好的方式。孩子们在饲养小鸡、孵小鸡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答案,并能调动身边人的生活经验为实践服务,孩子们不仅乐在其中,也在陪同鸡宝宝一起成长着!
品尝鸡蛋
通过前期的调查,孩子们了解到芦丁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抵抗力等。那么芦丁鸡蛋到底是什么味道呢?通过烹饪方式一起来尝一尝吧。
教师总结
我们抓住孩子的疑问与兴趣点,一边探索,一边验证,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活动。孩子们在与芦丁鸡的相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课程总结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在和孩子们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自然的神奇,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别样乐趣。
《芦丁鸡上幼儿园》我们以饲养芦丁鸡的时间轴为主线,在课程推进中不断挖掘其教育价值,通过多种活动,开展亲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了解芦丁鸡、照顾芦丁鸡、认识芦丁鸡蛋的过程中,体验到动物的可爱和有趣,增强了与自然生物的亲近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进行饲养、观察、记录和管理的同时,培养了责任心和成就感,在科学实践中体会到了动手参与的快乐,在感受生命神奇的同时更加尊重和珍惜生命。
END
最美城幼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编辑|丁雨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