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
秋意浓
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
寒露至,
天高云淡,松青柿红。
此时节,
愿与秋韵共迎风,与岁月共从容。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寒露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如俗语所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索。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寒露时节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习俗。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寒露时节主题活动。
秋意浓浓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刻的了解“寒露”,我们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寒露的由来和习俗,还一起观看了小视频,知道了寒露到来之后气温的变化、气候的特点和一些不同的习俗。
秋日私语
在这秋意浓浓、秋寒渐重的时节里,看看我们小朋友眼中的寒露是什么样子的。
童年不同样!孩子们通过老师讲解、制作手工在与深秋的约会中,体会了天气、物候、农事和生活息息相关。老师给孩子们五彩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
农事农谚
寒露后,如有强冷空气南下,南方容易出现气温低、风力大的寒露风天气。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而使水稻减产的一种冷害。它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中国南方农历寒露节前后,因此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称寒露风,长江流域称秋季低温。
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
寒露习俗
1.登高赏菊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而且气温更低。此时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是深秋,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寒露和霜降节气,时值农历九月,人们一直保持着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山区层林尽染,游人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农历九月又称菊月,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登高赏菊成了这个时节的乐事雅事。
2.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蟋蟀的高潮期。蟋蟀也叫促织,听见蟋蟀叫通常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也就是“促织鸣,懒妇惊”,《诗经·七月》中的“九月授衣”也是这个意思。
3.秋钓边
在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阳光和煦,不仅适宜出游、赏菊,也是钓鱼的好时节。此时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晒不透,鱼会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因此有“秋钓边”的说法。
4.饮菊花酒
寒露节气接近重阳节,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一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也称作“长寿酒”,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等功效,饮菊花酒也寄托着人们祛灾祈福的愿望。
5.喝寒露茶
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习惯。寒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叫作“正秋茶”,秋茶中以此茶为最佳。通常说春茶鲜嫩,不经泡,夏茶干涩味苦,秋茶最好,香气高长。秋茶收获上市正值寒露时节,天气凉爽,泥土和空气中的水分少,使得秋茶更加馥郁芳香。
节气养生
寒露时节,饮食养生需在平衡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此时宜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肉类、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宜吃各种时令水果,包括梨、葡萄、苹果、桃等。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菊黄蟹肥,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凉热交替之时,人们需要随着气温的早晚变化逐渐增添衣服。常说的“春捂秋冻”,是指健康人群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凉有利于提高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本次活动,不仅加深幼儿对“寒露”节气的认识和了解,更激发了幼儿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热爱的之情。
最美城幼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图文|赵艳
编辑|田丽华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