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主要形式。主题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强的内容整合和目标整合能力,也要有灵活的组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由于教师选择的主题活动不当或者组织过程缺乏趣味性,导致主题活动进行到一半就出现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为此也很苦恼。那么,如何调动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呢?
- 从幼儿的兴趣点中寻找适宜的主题。
节日和季节是主题来源的一部分。然而,节日和季节又涵盖了很多内容,如天气变化、动植物的变化、服装的变化、饮食、旅游、参观等,经常会让老师们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这时,可以围绕节日和季节中儿童身边发生的趣事开展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性和 互动性。比如在“我眼里的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家长资源组织了一次放风筝的活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一起装饰风筝,最后一起放飞风筝。整个活动中,自始至终,孩子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 从生活中的事物特点和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主题。
主题活动具有系统性,以一个话题为核心进行延伸,小主题要始终围绕大主题开展活动,许多小主题还可构成一个大主题。然而,幼儿对主题的概念却没有什么系统性想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选择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把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问题和现象作为主题。比如:看到幼儿对“阳光穿过鱼缸折射到地面的彩虹”很感兴趣,教师就设计了“神秘的彩虹”主题活动,看到幼儿在很起劲地修补图书,教师就设计了“我爱我的图书”的主题活动。
- 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联系起来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
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幼儿选择的空间大,一直为幼儿所喜爱。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把主题目标与区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比如:针对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学了”,教师可以在建筑区鼓励幼儿“搭建小学校”;在美工区,指导幼儿“包书皮”、“做书签”;在角色区开展“上学了”的角色表演活动。只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建构的主题活动才能很好地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