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落地“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构建幼儿为本的一日生活,近日,普陀区“发现与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在上河湾幼儿园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幼教师部副部长徐则民、普陀区学前教研室主任周骏蔚、教研员陈瑞廷,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胡春燕团队成员、周骏蔚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成员、陈瑞廷高级指导教师团队及区域骨干教师参与此次活动。
户外显本真
践行理念筑根基
作为上海学前教育的核心实践场域,户外活动不仅是“2小时规定动作”,更是幼儿感知自然、自主探索、建构经验的“生活化课堂”。研讨以游戏展示为开篇,与会专家与教师一同“沉浸式”观察新学期伊始儿童的真实游戏状态,全程聚焦“儿童权利”的落地,让“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在每一个细节中具象化。
经验共探路
解码“有意义的学习”破卡点
周骏蔚以微报告形式,围绕“如何将日常活动转化为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契机”核心命题,从“内容选择”“目标定位” 两大维度展开深度剖析,为区域骨干教师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指引。
案例启新思
持续关注中捕捉教育契机
陈珏的案例《我的朋友是李白》,以“幼儿兴趣”为起点,在“持续关注”中尊重幼儿权利,鼓励幼儿用多元方式呈现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在游戏中敏锐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诠释了“有意义的学习”。
思辨求真知
叩问“控制”与“信任”明方向
上河湾幼儿园教师代表开启的《真心话聊天室》,以“打开还是关上?—— 一场关于控制与信任的幼儿教育思辨”为主题,聚焦“托小班开学第一天通往户外的教室大门打开还是关上”这一具体场景,深入探讨“开门关门”背后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转变。
园长话初心
实践创新守本真
胡春燕围绕教育实践创新展开深度分享与反思。她分享“第三只眼睛”(如视频回溯、同伴协同观察等方式)细致捕捉幼儿活动细节,能精准发现以往被忽视的学习契机,让教育支持更贴合幼儿真实需求;也针对“真心话聊天室”的推进过程进行复盘,后续将以“教师需求”为核心调整沟通形式,让园所研讨与沟通更具实效性。
专家引航向
回归“教育本源”赋动能
专家互动研讨环节,徐则民紧扣现场思辨话题与教师案例,围绕 “这扇门的打开最难的是什么?现场案例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想和园长怎么聊?”三个核心问题,与教师展开深度交流互动。她鼓励教师主动分享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及时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对自我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真正给予幼儿充足的信任与自主探索空间,为幼儿成长赋予源源不断的动能。
聚力共前行
深耕“意义学习”促成长
教育的本真,是看见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成长;教育的力量,是让每一段学习都充满意义。我们将持续助力教师共同探索“幼儿发展优先”理念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教育的温度在户外阳光下自然生长,让儿童的好奇心在有意义的学习中驶向更广阔的世界!
普陀区上河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