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5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教学成果,是指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方向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源于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根据这一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先后组织教学成果评奖。
在时隔20年后的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开启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评审工作每4年举行1次。教育部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组织了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是展现地区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对于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明确申报范围,凡按国家规定批准设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均可申报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无直接关联的常规师训、管理改革、事业发展、中小学教材和教育网站建设等,不属于申报范围。
教学成果不同于科研论文和课题研究,更强调方向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呈现样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所以要指向真实问题,要以实证说话。
评审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面向未来,坚持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政策要求,切合基础教育实际,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引领作用。
二、创新性: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模式。成果所呈现的教育教学方案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产生一定影响。
三、实践性:研究与实践过程规范,采用的方法与问题相吻合。探索过程完整,方法严谨,结论客观、真实,不掩饰问题和缺陷。成果须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特等奖实践检验时间不少于4年,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规范性:成果要件构成完整,能够全面展示成果的主体内容;行文格式规范,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简洁严谨,图表、视频清晰,引注准确无误。其中成果概要应全部用文字叙述,字数不超过800字;成果报告格式要与成果特点相一致,字数不超过8000字。提交材料无需过度装帧,统一使用规定样式。
(本部分摘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报告)
四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没有这四十年教育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国教育。当下,我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了世界中上国家的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两条路推进:一条是以调整管理为主,解决校园资源的问题,以资源扩展来满足不断提升的基础教育普及水平;一条是通过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的教学成果评奖,各地申报和最后获得肯定的获奖成果,可以说都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都是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要着力点而取得的改革成果。
第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是在2014年,四年一届,2018年是第二届。这个奖由政府组织,是国家基础教育领域内有关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准。受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学会组织评审工作,这两届都组织得很成功。
总体情况是这样:报送的成果经过筛查以后,进入网络评审的总数是1382项,其中包括新参加的港澳地区的10项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评奖的分类要求,所有报送的成果分成38组进行网评,网评由760名专家各自作出评审,独立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由系统自动统计平均成绩,最后生成网评结果。网评入围以后,有563项成果会进入会议评审。会议评审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101名专家参加,其中高校专家51人,教学和科研及教育管理单位专家36人,中小学幼儿园专家14人。
在会议评审过程中,我们将所报送的成果分为14个组。经过各个组的评审之后,由评审委员会合议,投票表决。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奖2项,一等奖拟授奖50项,二等奖拟授奖400项,一共是452个拟授奖项。
第二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入围会议评审的有563项,入围率达到40.7%。会议评审后,产生获奖成果共452项,总获奖率为32.7%。
? 首先,按照学科类别和学段来分析。
第二届成果奖的类别所包含的面是很广的,总共有21个类别,各类成果中获奖成果比例最高的是地理学科和科学学科。按学段来分析,这次分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特教以及其他跨学段类型的成果。在申报的成果中,各个学段比例最高的是小学和其他类,其次是高中;在获奖成果中,其他类最高,第二是小学,第三是高中。这也符合我们的设想,相对来说,初中和学前在教学的研究、教学成果的取得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学前,其内涵建设还有待提高。
? 其次,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的性质来分析。
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的性质来分析。中小学、幼儿园所申报的成果占所有成果申报数量的70%,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占30%;中小学、幼儿园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数的55.7%。
? 再其次,按照地区来分析。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建设兵团,加上港澳台总共是34个单位参加评审。获奖成果地区分布不均衡,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这12个省的获奖数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
? 最后,按成果的研发和实践检验的时间来分析。
获奖的成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不是现炒现卖就能取得的成就。申报成果中研发、实践检验时间在6至10年间的比例最高,占51.9%,获奖占比最高,为48.1%,获奖成果第二第三的分别为实践检验周期11至15年及16至19年,研发实践周期在20年以上的成果申报数虽然比较少,仅占5.07%,但是获奖占比却高达9.73%。而短周期成果,例如五年以下的申报成果占15.48%,获奖占比为5.97%,获奖情况与研发周期呈正相关。
教学成果奖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奖项,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想要申报教学成果奖,需要认真准备申报材料,掌握申报步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攻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