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做温暖的陪伴者——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1年8月第1版
作者介绍
徐则民,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曾任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副园长,现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教教研员。
从教30余年,参与编撰多本教育书籍。曾主持的市级课题“游戏课程对幼儿生成活动及其回应策略的研究”,荣获上海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曾被评为上海市中青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幼儿园十佳中青年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
推荐理由
有人曾做过试验,两个孩子在有玩具的情况下,交往会更活跃,一起玩的时间也明显增长。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而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好的玩具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和社会化历史经验,帮助幼儿认识和掌握玩具所模拟的社会生活用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
《做温暖的陪伴者——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一书,它囊括了关于游戏实用分析的实际案例还有其他更具有启发思考的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书中大量案例来自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实践,反映了一名基层幼儿园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实践智慧和实践理性。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非常实际的帮助。
本书内容
01 做高质量的陪伴者
做幼儿温暖的陪伴者,既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儿童,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并运用适宜的方式支持他们成长;又需要我们带着敬畏之心,观察儿童的行为,不断思考、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教育行为,让相伴中的支持与给予更有温度,更具针对性。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纲要精神是否能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游戏能否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 幼儿能否在游戏中获得“安全、愉悦、自由”的情绪体验,不取决于幼儿本身,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相信幼儿、认同幼儿比成人更会玩;取决于教师是否愿意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看到并接纳游戏过程中大量的学习与发展,是否发现幼儿经验能力间的差异,是否能捕捉到生成教育的契机……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取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
在大量的观察、分析中,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教师的观察习惯、观察能力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促进教师养成观察幼儿的好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分析识别能力,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趋向成熟 、趋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一条主要途径。
感悟:
1. 陪伴是“看见”与“读懂”: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蹲下来,用心看见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和精彩想法。
2. 陪伴是“支持”而非“替代”: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和提供资源,支持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力感。
3. 陪伴是“融入”而非“干预”:教师成为幼儿游戏环境的一部分,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最终推动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真正的“支架式”学习。
将书中的理念运用于此类日常事件,教师便能在无数个微小的时刻,实现从“孩子王”到“温暖的陪伴者”的专业成长蜕变,让教育在无声的陪伴中自然发生。
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
一位有温度的陪伴者,
一位让孩子们喜爱的良师益友。
供稿 | 李梦琦
编审 | 李 静
复审 | 马玉强
终审 | 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