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启动了集团化办园的探索,到2023年,上海已经建成100个学前教育集团。
2023年12月20日,由上海市托幼协会、杨浦区教育局主办,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承办的“凝心聚力,携手共赴高质量——2023年上海市集团化办园专题交流会”在上海市本溪路幼儿园召开。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瞿佳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孙瑞军致辞并交流。会议由上海市托幼协会会长颜慧芬主持。上海市托幼协会副会长张佩华、周洪飞、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黄娟娟女士、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学前特教部主任徐则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部副主任张晔,各区教育局幼教科长、各区集团化理事长代表、学前集团化办园专题组成员以及《上海托幼》等媒体等近100人参会。
会议以2023年上海学前教育年会“集团化办园专题论坛”视频片段的播放作为导引。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孙瑞军就“杨浦区推进“集团化办园”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行动与反思进行了交流发言。(详见本期第二条)
杨浦区在中心城区中学前教育体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各园办园历史、发展差异都比较大。于是,2016年底制定了《关于开展学前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园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园际联盟”经验为基础,以“加速一级园创建”为目标,启动了“以强带弱”的“集团化办园”工作。目前,根据“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工作要求,遵循“问题导向——机制细化”路径,紧紧抓住集团实践中集团管理、教师流动和考核评价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治理创新,真正从形式融合走向了实质融合,实现了三个转变,一着力将核心校“单向输出”转为“双向奔赴”,二着力将人员“柔性流动”转为“共同成长”,三着力将集团“个人考核”转为“共荣共赢”。为谱写好“建设高质量幼儿园”新篇章,杨浦将进一步优化集团带教机制,集“优”资源、集“聚”人才,努力办好每一所幼儿园。
杨浦区本溪教育集团化理事长李丹以及集团内三门路幼儿园园长林琳、流动到本溪实验幼儿园的卢丹枫老师等进行了联合发言。“丰溪泽畦 互渗共生——本溪集团化办园引领三支队伍的专业成长。比如,聚焦集团内新任园长的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如何盘整园所资源,如何引领教师队伍共同成长),建立学习共同体,注重规划设计攻坚克难,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扩展联动效应。由园长“轮值”实地介绍园所情况,组织团队对园舍环境等进行现场诊断,群策群力直击痛点问题,找到整改出路。通过对一所所幼儿园“现场诊断”和“对症下药”,带动多所园产生联动效应,让园长们真切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年来,帮助本溪实验、三门路幼儿园等多所园在争创过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聚焦园长队伍,让园长成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主推手。又如,重视保健教师队伍建设,运用成果引领式的实践,为保健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脚手架,使得集团内的15名保健教师专业精进,成为主动保育的主理人。用图鉴引领,加强了保健工作规范操作。用数据赋能,实现了保健工作高效运转。组团聚力,助推了保健从实施走向质量品质。几位保健老师的生动感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本溪教育集团,打破集团资源壁垒,让保健教师不再“单打独斗”,逐步从经验走向标准,从实操走向思辨。(近期推送,敬请关注)
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的沈祎冰老师浦东新区冰厂田教育集团“课程共研小分队”的实践与成长做了交流。冰厂田教育集团25所成员校,既有新开办园、农村幼儿园、二级园,也有区、市级示范园,成员校分布于浦东新区十余个街镇,最远的两个园所相距 70 多公里,教师队伍总量千余人。为了提升集团成员校的课程实施质量,激发集团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冰厂田教育集团以“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实践”为共建主题,拉开了集团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序幕。通过组建形成集团层面的“课程共研小分队”,形成集团课程改革的先锋团,用共研助力共建,实现集团的共发展。共研小分队的“三人行”架构(三层架构、三位代表、三类成员)组建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成就”的研究共同体。
三年来,“课程共研小分队”共开展了106场研讨活动,整个集团直接参与过共研活动的教师有412人,集团教师对“课程共建共研”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9%,其中“非常满意”高达90%,成员校对“共研促进学校发展贡献度”满意度高达98.4%。三年来,集团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比例提升30%,其中逾80%是课程共研项目团队成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提升60%,其中近九成是课程共研项目团队成员。(近期推送,敬请关注)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副教授方钧君在微报告中提到,集团化办园的目的不只是将集团办好,也不只是将薄弱园办园,而是实现园所能力的增值,让集团中的每个园所变的更强更好,这样集团化才实现了其真正的价值。
此外,会议上还印发了《上海市集团化办园优秀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托幼协会副会长周洪飞就启动“集团化办园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作了说明。
2024年起面向全市各区学前教育集团和各区负责学前集团化办园工作各负责人展开征集和评选,并将优秀案例进行多种形式进行推广辐射。
领导讲话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瞿佳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上海学前教育集团建设启动以来各个区开展的各项工作,也肯定了上海市托幼协会在全面高质量建设幼儿园中以“集团化办园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行动力,希望16个区的行政领导、各集团的理事长们,能够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园这项工作,积极参与和支持协会的案例征集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途径和方式,使我们学前内部凝心聚力,共同建设好我们的高质量幼儿园!会上,他对上海集团化办园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基于问题和需求导向,力求破题。思考和定位集团今后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着力于每一个幼儿园的共同发展,不单单是薄弱园要发展。同时,在集团化办园中如何提升质量要努力创建一种体系化、标准化的模式,集众人的智慧,形成幼儿园发展中的共识性的发展标准,形成内涵提升的共识理念和一种思维方法。
第二,重视“两个改变”,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其一重视对象的改变,包括行政管理者、老师、保育人员,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能感受到集团化办园带来的变化。整体来说,从体制、机制上,从教育的内容上,乃至于内涵的诠释上面,要按照国家和上海的要求,但每个集团可以聚焦一些项目,不求大而全的改变,以集团化办园作为抓手,来整体提升保教内涵和队伍的高质量。其二,重视教育生态的改变。一是希望集团从单纯的输血变成造血的这样一个过程,不单单求引领园、示范园给予输血,更主要的是,希望所有幼儿园都能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二是关注内外生态的改变。也即希望每个集团,每所幼儿园都能和它自己所对应的家庭,对应的社区乃至周边的企业单位的生态关系的改变。三是未来的集团化办园,还要进一步优化集团发展的良好的生态圈,更多的集团园所能发现问题,聚焦现象,能够一起来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建设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合作交流,杨浦区从第一轮到第二轮的改变,就是从传统的“包办”走向了“自由恋爱”,双向奔赴。我们的期望是,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园,但不是固化的,第一,有基本的集团内的标准和底线,也就是我们想达成集团内的共识,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集团内可能有一些比较基本的操守要求;第二,倡导集团是多形态的,并非“千篇一律”,集团内所有的园所应该有自己的愿景和定位。第三,要承认集团内园所之间的差异,我们更重要的是在差异中看到集团的每个成员的发展。
颜慧芬会长在会议结束时,动情地说,让我们永远满怀教育热情与理想,为上海学前教育发展,整体提升质量内涵贡献智慧与力量!
如果觉得本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对大家有意义、有价值,星标「上海学前教育网」,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啦!方法见下??
内容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项目信息发布平台“成就每一个”公众号
指导:思齐、如一
主编:吉页
责编:度岸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记得点
【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