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来了,记得先点后朴教育?关注我哦~
·徐则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1256篇
3167字丨阅读时间约6分钟
目标是“人的教育”与“自然的教育”的区别所在,在没有人类独立教育活动之前,并没有前置的目标,教育活动自然而然地发生,教育效果则在学习者下一次面临类似情境时才知道自己所学多少,其后果是学习者必然承受的。
而当人类社会发展文明程度越高,学校的价值也在不断扩大,达到可以将人生的前二十年都放在学校里进行各种教育,这些教育都有清晰的目标的,而这些目标指向一个人未来二十年之后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意志品质。
这是现代教育的价值也是现代教育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当下培养一个可以应对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开端,看似它有更大的自由度,但它也承担更多压力与挑战。
因为学龄前儿童知识、能力学习要求并不高,那么他们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最需要获得能力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思考,也不是遥远的思考,如果每一位园长、老师在做每一个当下的活动目标设置都有这样清晰认知,或许很多困惑的地方就豁然开朗了,而有些看似可有可无的活动却变得格外重要。
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新去学习,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我们的教育目标、发展目标、活动目标的意义所在。
正文
比如,在看到本次评选活动主题时,有教师就反映,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活动目标”……但总搞不清楚每个目标的具体含义。
还比如,很多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缺乏对象意识,不习惯思考当前的幼儿“在哪里”,仅凭经验来确定目标,使得很多活动的目标或高或低,很难体现目标的适切性。
再比如,教师常常拿捏不好尺度–
要么将那些适宜在每日生活中落实、推进的目标,演绎成了一节节集体教学活动,以为“教一教,就能万事大吉”,结果却令集体教学的过程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窘境;
要么所制定的活动目标大而笼统到可以指向多个活动,缺少针对性;
再或者就是生搬硬套一些关于习惯、态度、情感的话语来凸显目标的整合性,实质却很难在活动过程中稳步推进。
又比如,很多教师不能始终牢记既定目标,致使不少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偏离预期轨道,而且教师围绕目标进行切实反思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 |
进一步推动教师厘清教育目标、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活动目标之间的不同,树立教师的目标意识; |
2 |
引发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深入思考每一个活动的实施价值,制定准确、合理的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3 |
鼓励教师分解目标,梳理并聚焦活动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开展环节设计,从而改善当前很多活动存在的“热闹有余、实质不足”现象; |
4 |
切实比照实际效果与教师制定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而寻找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与方法,促进幼儿发展。 |
01
要厘清教育目标、发展目标、
培养目标、活动目标的不同
02
要立足儿童发展需要
及水平来落实或制定目标
比如,教师通过观察并分析区域运动中幼儿动作及能力的发展态势,敏锐地觉察到幼儿发展存在的缺失或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体活动来发展幼儿,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更具实效性,还能提升目标达成度。
03
要深入思考目标制定过程中的
几个维度
首先判断:
“活动最主要指向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
再甄别:
“幼儿在活动中将达到何种水平”,也就是要厘清活动拟将推动幼儿发展到类似“了解”“认识”“感知”“比较”“判断”“运用”“分析”“创造”中的何种水平;
此后,教师还要确定:
“达到相应目标时,教师与幼儿的行为方式”,诸如“通过实验”“在听听、看看、议议中”“在游戏过程中”……
04
要围绕目标
开展教学重难点分析
比如,在生活活动中,当教师有意识地去思考和梳理“值日生”活动开展的重难点问题时,或许教师就会发现对幼儿最大的挑战在哪里,从而形成更充分的支持、应对策略。
再比如,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只有深入思考活动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构建学习与发展的“支架”,并确保是由易到难且具有内涵联系的活动环节,帮助幼儿真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5
要关注目标达成度
也要允许目标“软着陆”
在教育中,如果能确保每一个幼儿朝着“目的地”前进,也允许幼儿以他的方式与速度“软着陆”,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美境界吧。
06
要以目标为依据
激励教师开展自我评估
比如,个别化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现场幼儿的实际状态思考:
-
“孩子是否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
”孩子是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
-
”孩子是否获得了与主题有关的经验?”……
我们期望,教师有更多的儿童意识,并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
“我的孩子在哪里?”
-
“我要带孩子到哪里去?”
-
“我将如何带他们去那里?”
-
“我又如何证明孩子去了那里?”
我们期望,教师在把握目标与幼儿之间:
-
将不再是简单演绎传统意义上的、围绕一个目标不断指令、鞭策幼儿攀登的过程;
-
而是睿智地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时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坚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
时而制定一个个适切的“小目标”,让幼儿“在昨天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进而达到目标彼岸。
快点亮这颗爱幼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