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研讨活动的有区“对话视域下幼儿园户外二小时活动的实施与优化”项目组、“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的柔活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四类活动时间与边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研究”项目组领衔人区学前教研员周骏蔚、陈瑞廷,项目组24名园长,以及周骏蔚工作室学员等。
1
内容一
户外活动现场观摩
在普陀区教研室周骏蔚主任的带领下,徐则民老师以及各项目园园长共同观摩了宜川新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现场。
2
内容二
“三阶段两反思”
源于户外活动的研究思考
宜川新村幼儿园园长欧建萍就本园户外活动的研究思路、发展轨迹向项目组进行介绍。
3
内容三
种于心 植自然 收博采 获成长
由“小番茄苗”引发的故事
宜川一村幼儿园教师包靓基于小农庄里对番茄的新发现向大家进行了案例分享。
4
内容四
活动总结及未来展望
最后,在教研员周骏蔚的组织下项目组与徐则民老师作深度研讨。从区域视角,从园所视角,教研员、园长们分别谈了自身的做法与困惑。徐老师则从市级背景、普陀实际出发给出了专业引领。
她肯定道:宜川新村幼儿园作为小场域园所,在保证时长的同时用足、用好了幼儿园的每一平米,珍惜每一场雨,促每一名幼儿成长。普陀区在学前教研员的带领下步步深入,有序有质地梳理、提炼了区本化经验。在后续的持续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
基于儿童视角
筛选幼儿需要的活动材料
在师生共同投放材料后,教师需立足观察,判别材料的适宜性。哪些对幼儿而言是人气指数很高的材料,增加数量;哪些是幼儿摒弃的、不用的材料,做到“断舍离”。在提供——观察——调整——再观察的循环往复中积累具典型性、可玩性、年龄性的经典材料。
强化观察记录
搜集幼儿不断发展的证据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教师需静下心、蹲下身,作持续性观察与记录,搜集幼儿发展的证据链,从而逐步提升教师观察、识别、支持的专业性。
积累户外资源
寻找幼儿学习的生长点
在持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简化作息,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找到课程质量的提升支点。
“幼儿发展优先”,普陀区将持续激活每一所幼儿园专业发展内驱力,支持幼儿在“可玩、有益、有趣”户外活动中自主发展!
微信号
ycxcyey
# 时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