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3日下午,我园在“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一一基于观察的识别与支持”黄浦区优秀主题教研展示活动现场,进行了大教研组现场教研展示活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徐则民、黄浦区教育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邢至晖、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肖燕萍、张红、王莉娟、陈霞红老师莅临指导。观摩本次教研展示的还有全区各所幼儿园的保教主任。
一、现场教研,显真务实
在现场教研中,蓬莱路幼儿园保教主任孙晓晖带领大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观看幼儿在“奔跑吧!小鹿”活动中有关冬奥的自主游戏视频,分别对视频中的6名大班幼儿玩“钢架雪车”游戏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识别,并讨论赋能支持幼儿发展的策略。
在观察和识别之后,教师围绕“如何将自主赋能,蓬勃生长的课程理念全面渗透?”“如何提供支持,赋能幼儿后续发展的支持策略?”进行头脑风暴。主题教研经过“观看视频、观察识别——使用工具、分组交流——代表分享、关注个体——共同讨论、赋能发展”几个环节,呈现出“真”教研的过程。
二、经验分享,共享智慧
随后,蓬幼副园长严蕾作了《观察、识别、支持,我们一直在路上……》的经验汇报。汇报阐述了蓬幼教师在学习运用《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问题,突出“点面结合”的学习阶段;基于问题,开启实践行动的研究阶段;基于问题,渗透课程理念的探索阶段。严老师分享了三阶段中的生动做法和有效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三个阶段充分体现了蓬幼教师在围绕《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困惑、实践和收获。从“看得到”幼儿行为表现,到“看得准”行为背后的故事,再到“看得懂”幼儿当下需要的赋能支持,教师们不断提升专业生长力,经历着专业成长。
三、专家点评,助力成长
活动最后,来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徐则民和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两位专家对教研展示作了点评与寄语。
徐则民老师对蓬幼的教研现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第一,看到真实场景中的每个孩子,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年龄特点,体现“幼儿发展优先”。
第二,正确研读运用《指南》,使用工具,扎实有效。蓬幼的教研历程具有可推广性。评估儿童建立完整体系,《指南》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阶梯。
第三,观察识别更科学,不草率定性儿童,我们的教研未来可期。教师们已经重视对儿童进行持续地、不同维度地观察,全面地收集讯息后再进行判断。在教研展示中,她看到了蓬幼的老师教研真问题,思维火花碰撞。
第四,专门研究,突显园本课程。有园本化的探索、教研机制的探索。教研引发课程活动,教研基于证据的家园共育值得深思。
最后,徐则民老师为教师后续的教研研究提出了两点思考:第一,教研需要“有矛盾、有争论”,未来期待在教研中进一步培养教师的质疑精神、抛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教研更加深刻、深入,体现教研的机制。第二,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工具。不完全依赖指标去格式化地描述儿童,未来需要教师灵活地引用工具,让工具支持教师,更鲜活地评价儿童。
邢院长首先感叹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指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孩子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概念的理解,实践的创新,知识的迁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邢院长就我园教研围绕大目标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中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来开展研究,通过小活动来落实大目标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认可。邢院长说:“小行动可以有大作为,建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底部架构,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注重规则意识养成等方面,将一个个小的切入点可以成为一个个大的研讨项目。”
最后邢院长向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寄语:希望教师在专家指点下积极内化和实践获得快速成长;鼓励园所教研加强园际交流合作;强调幼儿园始终坚持以研究为主导,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指出教师要通过不断反思抬高后续发展的起点,加强总结提炼经验夯实后续研究的基础。
教研,是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成长最终赋能幼儿的全面发展。蓬幼的老师们将在“幼儿发展优先”理念指引下,本着“自主赋能 蓬勃生长”的课程理念,继续行走在观察、识别、支持的路上。
撰稿:张流瑛
图片:保教部
制作:潘成婕
审核: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