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上周, 早上起来看一篇关于中国足球的文章,谈及足球教育问题,其中配了一张这样的图,图片源自网络,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也不想评论幼儿足球的各类问题。但有一个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也是值得反思的,无论是幼儿足球还是幼儿篮球等等,目前的现实是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多少机会真正的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玩球”,大多数时候多是被成人安排在进行“练球”,就如上图中所呈现的球操一样,毕竟这样比较能够短平快的呈现成效罢了。 今天和大家要谈及的是“做操”的话题,无独有偶,前几天一位微友在微信上跟我沟通关于操节编排的事,问我有没有相关的资源想购买一些,我很“不好意思”的跟她回复说没有,可以做一些交流,但我不卖这些现成的玩意。我一向很少谈及做操这件事,各类交流分享的场合,我更多聊得是户外自主游戏或者体育教学游戏化等方面的话题,从未谈及过操节编排实施方面的内容,想着还是把我关于做操这件事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未必成熟,仅供参考。 想来每个人对于做操这件事都不陌生,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在经历教育的过程中,做操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别是到了小学以后的每个教育阶段,甚至工作以后,有些行业还在坚持进行着工间操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则更多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更好的缓解学习与工作的疲劳,以便稍后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或工作,操节来源大多是国家规定的广播操等,实施起来倒了不难,每年都在不停的重复,直到有了新版本的广播操下发为止。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做操这件事却是特别的被重视,虽然也有几个规定的广播操内容,比如《世界真美好》等等,但大多数幼儿园老师们却并不满足于此,往往在操节编排上铆足了气力不断创新求异。徒手操、器械操、团体操等等各种形式花样不断翻新,从一学年一换到一学期一换,甚至有的园所能够做到一月一换,实在是令人称奇。2001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因为要负责全园的体育活动,编排操节自然也成了我每个学期常态的工作,于是假期里和几位老师一起收罗各种素材编排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操节,开学前教会每个老师,开学后前两周每个班轮着来给孩子们进行新操的教学,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园出操的状态。对外开放或者外出观摩时,操节展示自然也是很多园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看着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操节展示,花样翻新充满创意的各种肢体动作和队形变换,老师们往往是赞叹不已,或拍照或录像记录下来,以便学习模仿一下。 上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首届圆桌会议刚结束,会议以三个关键词作为主题“儿童、游戏、质量”,会上各位专家对当下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纷纷谈及了自己的研究与反思,无论是关于育人之魂的灵魂拷问,还是关于游戏实施的反思实践,都让人感受到了当下中国学前教育正努力前行的方向与趋势。徐则民老师分享中谈及一句“认认真真的干傻事”,让我和一起听讲的老师们忍俊不禁,但反思一下当下,的确又是如此。很多时候,园长和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不可谓不认真,但这种认真的背后却少了一些价值判断和方向反思。 2009年,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认认真真的重温学前教育理论,反复琢磨儿童与游戏的内涵,试图寻找应该要努力的方向。户外活动的变革过程中,我们开始就做操这件事进行反思与探讨:“幼儿园为什么一定要做操?”“孩子们喜欢我们现在的操节活动吗?”“一定要排队做操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做操?”“有没有既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孩子们更喜欢的形式手段?”等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开始变得冷静下来。 我们开始考虑怎样充分挖掘场地,解决因为只有一片塑胶场地导致的级组轮流做操而造成的时间浪费问题,于是我们把天井、草地等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队列队形,以动起来为底限。我们开始考虑冬夏令作息时间不同带来的户外活动的区别背后,对于做操的作用又怎样的差异,是为接下来的自主游戏进行预热身心还是自主游戏之后的放松整理,由此需要如何设置才更加科学合理,比如操节动作的强度安排,音乐的匹配等等。我们开始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做操,从孩子们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去寻找答案。我们发现孩子们渴望做操的过程中能够有他们的想法和创意,于是体育组和音乐组的老师们把集体舞搬到了户外,孩子们不用再像原来那样站的整整齐齐,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做操,而是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或者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互动,进行动作的创意等等。 2016年,省课程游戏化群里也开始谈及这个话题,还成立了两个讨论小组围绕“优化操节活动”“取消操节活动”进行了不断的持续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取消操节活动,但我们依然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优化和变革的方向,最大的方向变化就是我们不再为成人眼中的壮观好看而是为孩子们真正喜欢愿意参与而努力。 关于做操这件事,孩子们不喜欢是做不好的,即使跟着成人比划也只是浅层次的模仿而已,身在动但心不在。所以得,要么干脆不要做,要么就好好的做。不要做的原因是假使仅仅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有很多孩子们喜欢的更好的形式和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不一定要通过这种老师痛苦孩子无趣的方式来。而好好做的背后,并不是要老师们挖空心思的去拍脑袋想动作买资源,“扎扎实实走形式,认认真真干傻事”,而是需要我们好好的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考虑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到动作的设计与编排,音乐的欣赏与选择,形式的安排与实施,把做操这件事变成孩子们主体参与的小课程,这样的操节活动因为有了孩子们的主体参与,他们才会有情感上的链接,才会身心投入的进行“做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体育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