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托幼
|
【专家出招】 |
徐则民(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
●名称:不出门动物派对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故事《不出门动物派对》呈现了小鳄鱼从“想出门”到“不出门”的变化过程,真实反映了孩子们当下的生活,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故事介绍的“勤洗手”“戴口罩”等抵御病毒的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疫情来了不用害怕,遵守规则“不出门”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了解与人交往可有多种方式。
2.在孩子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可以提问“放假了,为什么鳄鱼妈妈不让小鳄鱼出门呢”“小鳄鱼想了什么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小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不出门开派对的”。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说说最喜欢故事哪部分(了解兴趣热点),看不懂的地方(孩子的困惑或质疑)等,鼓励孩子语言表达,了解孩子的想法。
3.为孩子提供画笔、纸等材料,鼓励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小鳄鱼的口罩”,解决小鳄鱼嘴大口罩小的问题;可以支持孩子续编“小鳄鱼的故事”,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和小伙伴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创编“拍手歌”来比一比谁的自我保护方法更多,比如:(家长)你拍一,我拍一,待在家中不出门;(孩子)你拍二,我拍二,想念朋友打电话;(家长)你拍三,我拍三,出门不忘戴口罩;(家长)你拍四,我拍四,回家马上去洗手……
作者:黄浦区南京东路幼儿园 陈佳昕
●名称:闷死病毒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适宜4~6岁的孩子。游戏时需提供两种颜色的棉签和吸管,对弈双方选择属于自己的棉签和吸管,注意使用安全。
2.游戏蕴含空间方位、数数等数学核心经验,尤其是棉签(或吸管)放在哪些位置更利于自己来消灭病毒,对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家长与孩子对弈应始终以玩伴的身份相伴,不要急于传授获胜秘笈,让孩子在多次游戏中,慢慢发现并积累获胜经验。
作者: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马向昀
●名称:神球灭“毒”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游戏以消灭病毒为切入点,激发孩子学做抗疫小勇士。游戏着重挑战孩子手腕、手臂的控制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游戏前,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一起参与材料准备,比如寻找杯子、绳子,自制“病毒”等。游戏后,家长可与孩子交流:“这是一个什么‘神球’”等,鼓励孩子大胆表达预防病毒的各种办法。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球的大小、杯子大小或杯子数量来增加或降低游戏难度。
作者: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张嵬
●名称:赶走“冠太郎”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帮助孩子发现家里墙面、地面等许多空间都能开展光影游戏,通过追、跳、拍、打等动作消灭“病毒”,以此缓解害怕、焦虑情绪。
2.游戏时注意不能把光源对着孩子的眼睛。
3.和孩子讨论:“ ‘病毒’为什么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激发孩子对光影游戏的好奇与探究兴趣。鼓励孩子预测,如果把保鲜膜涂满颜色,还能看到“病毒”吗?若孩子对光影游戏有持续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其他可以投射出影子的材料,鼓励孩子把保鲜膜上的“冠太郎”变成其他角色,玩“家庭光影小剧场”游戏。
作者:嘉定区双丁路幼儿园 王晓微 丁晓燕
●名称:健康抗疫歌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中、大班孩子具备初步的歌词创编能力,选择一个孩子熟悉的歌曲,让孩子尝试把自己的话语编进歌曲里。
2.《健康抗疫歌》是根据耳熟能详的歌曲《两只老虎》改编的。孩子喜欢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自己编写的歌词演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防疫的相关内容创编进歌曲一同歌唱,既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孩子了解并记住防疫方法。
3.创编歌词前,家长可以先启发孩子说一说抗击病毒的好办法,再和孩子一起把好办法“装”进歌曲的旋律中(一个音符对一个字)。
4.歌词创编完成后,家长要对孩子的创编内容充分肯定,并和孩子一起唱一唱、演一演,一起体验创编成功的喜悦。
作者: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名称:制作玫瑰花
扫一扫,看视频
提 示
1.鼓励孩子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向“抗疫英雄”表达敬意,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乐于表达。
2.游戏适合大班孩子,中班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合作制作。
3.和孩子一起反复观看视频,让孩子说说制作过程,了解孩子对画面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给予支持。
4.制作花朵的纸张不宜过小(一般为8cm左右)。
5.制作过程可让孩子获得多种经验。比如,每剪去一瓣花瓣后数数剩余花瓣的数量,引导孩子发现花瓣数量的变化;鼓励孩子探索将花茎越搓越细的方法;鼓励孩子发挥创造性剪出不同形状的花瓣。
作者:上海市民办东展幼儿园
编辑:宿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