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团子老师在幼儿游戏观察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总是抢玩具,谁也不让着谁,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玩得很嗨,完全不让老师参与。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看着,怎么鼓励都不为所动。老师究竟该怎么正确地介入幼儿游戏呢?
今天我带你们一起来解读游戏介入的秘密!
班级里的孩子们正愉快的进行着游戏,滑板组的四个男孩子在为了一个音乐播放器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让步。
孩子在游戏中会遭遇各种问题,如怎样分配角色,有分歧听谁的,谁来操作玩具器械等,这些矛盾给了孩子完整地体验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误会、纠结、不理不睬,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长中要经历的,矛盾的产生更好地体现了游戏的价值,老师不必过于担忧。
在游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君君举手了。老师想,君君肯定会说出今天不开心的事情,可是……
我们看到君君从生气、不高兴到开始关注同伴,最后积极评价同伴,在游戏中学会妥协,主动调整自己,而同伴也学会了接纳和协商。因此,如果面对的是大年龄的孩子,老师不妨等待,相信他们在游戏目标的激励下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游戏中产生的矛盾而言,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在游戏中解决。
孩子遇到矛盾与困难时,有时会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老师不应该替他们想办法,也不应简单判断是非对错。老师如能以继续游戏为目标,以让孩子愉悦为动力,一定能受到更好的效果。诸如“你还能继续玩吗?”“你们还能在一起玩吗?”是游戏中老师介入指导的“金句”,对激发孩子和推动孩子的游戏兴趣、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很有助益。
午后,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了游戏室。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自顾自地玩着。
面对游戏幼儿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一起来和我看看案例中老师的方法吧~
“哎呀,我好难受啊…..”
案例中的老师带上白发头套,倒在了桌上扮演生病的奶奶。一旁的小朋友立即跑了过来询问情况,一起照顾“奶奶”。
中班上学期往往是游戏的“瓶颈期”,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摆弄材料,他们产生了与同伴互动交流的愿望,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更需要老师作为玩的陪同和支持,在老师的有意帮助下,孩子更容易跨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从而体验到共同游戏的快乐。
孩子们需要老师以游戏中的角色亲身示范、搭桥帮助,老师要成为孩子的玩伴,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
老师可以尝试扮演一些显得较“弱”的角色,以“弱者”身份介入游戏,如“生病的奶奶”、“本领小的妹妹”、“没带钱的客人”等,向孩子提出“我不行,怎么办”、“请你帮帮”等要求,以这些角色看似被动的行为制造矛盾、引发问题,激发孩子的主动行为,以退为进,帮助孩子逐步实现“共同玩”。
漫画式的场景还原加上详细的方法讲解
以上两个案例都出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上架的幼儿游戏指导书
《孩子的游戏百态》
图解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的进与退
目录预览
30个案例,数百张彩图,精彩剖析,重点指导,加上多位老师的心得分享,帮你破解幼儿游戏指导中的重难点!
内容预览
当孩子在游戏中哭了,你会怎么办?
本书以漫画式的排版还原了孩子们游戏时的真实场景,加上童趣的话语,使案例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看了还想看!
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超强代入感,一秒把你带入案例情节,看图思考,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每篇案例的最后都给老师提供了空白区域,让老师们根据案例与作者的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结合实践,总结收获。
名家推荐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类型,它具有很强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补偿的作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叙事能力也正是通过这类游戏发展起来的。
——华爱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得以学习与发展。然而游戏,特别是自主性游戏也永远是幼儿园教师面对的难题:如何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由、自主、自觉地开展游戏?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是“引导”抑或“指导”?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思路,走进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现场,可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施燕 华东师范大学教书
当教师能够“直面游戏中众多的不确定”,并且在人多、人少、高潮、低谷、积极、消极、友爱、争执、成功、失败、模仿、创新……中发现有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并推动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
——徐则民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优师教研商城11月购物狂欢
全场满99减10,满199减20,满299减30
成为优师教研会员享全场会员价
还能另享满88减10,满188减25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享优惠
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