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以“坚守儿童立场 呵护幸福童年”为主题的“上海课改30年”学前教育成果报告会,在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举行。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开端。在此定义上,学前教育现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30年中,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在上海市教委领导下、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坚守儿童立场
呵护幸福童年
2018年11月11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托幼处负责人颜慧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何幼华、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黄浦区教育局副调研员张佩华、思南路幼儿园原园长郭宗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幼特教部主任黄琼等出席报告会。本市市区教研员、园长和教师代表,以及部分外省市学前教育工作者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王菁主持。
主题报告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徐则民作会议主报告:守望童年——上海市学前教育改革30年总结。她提到,1988年~2018年是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30年,秉持“在问题中前行、在实践中思变、在探索中创新、在合力中筑峰”的宗旨,学前教育工作者:
● 继往开来,建设“0-6岁托幼一体”的理想课程。
● 规范实施,创建“家门口的幼儿园”。
● 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儿童立场”下一日生活的实施质量。
● 携手共进,培育具有“育人为本”素养的专业教师,为实现上海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探索,创新实践。
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教师应彩云、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园长方红梅分别以“我在课改中成长”“一路繁花相伴——在课改中学做园长”为题,讲述了自己在二期课改中的成长故事。
虹口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崔岚以“共携梦想 同逐朝霞——区域教研的探索实践”为题对虹口区学前教研在课改中的探索实践进行经验分享。
(内容详见本期第二条)
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幼特教部主任黄琼从对过去30年的感悟与思考和对未来30年发展的期待与展望两个角度,作出点评。
她认为,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30年,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课程领导力项目的支持引导下,全市园长在课程领导力上努力成长。身为园长不仅要会管理,还要有思想,对幼儿园的发展愿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黄琼用四句话概括学前教育课改30年来,上海取得的经验。
通过顶层设计,以幼儿发展为本,牢牢把握价值取向。
规范的背后承载着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保障,对专业知识的准确拿捏。
30年中,从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大胆探索,到综合主题课程的创新实践,再到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上海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新特质。
许多幼儿园选定一个课题,10年,乃至20年持续研究,在孩子发展的问题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第一,要营造一种信任的文化
相信孩子,让他们自主发展。
相信老师、幼儿园,更要加强对话与沟通,营造家园双方的信任,携手同行,助推幼儿发展。
第二,要建立未来意识
教育不仅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创新机制
机制有突破,实践有创新,才能保证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 供稿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徐则民、王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