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儿童】
[做眼中有光的教师,育心中有爱的儿童]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终身教授
不论是新学期开学,还是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环境创设永远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老师们加班加点做环创,到底是教育的必要还是无谓的消耗?环创重点是什么?如何衡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优劣?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家雄教授的观点~
01
文化差异下的
环境创设认知冲突
记得好多年以前,曾在杭州召开过一次国际研讨会。当时,我带领的一组幼教工作者访问了一所幼儿园,那是刚过完中秋节的日子,教室的墙上依然挂着嫦娥在月亮上的图片,而且是很大的图片。
在那次观摩活动中,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专家。其中有位名叫凯茨的美国专家,是幼儿教育界的权威,我曾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见过她,与她交流过。她看到嫦娥的图片后,对环境布置提出了批评,说教室内不应该挂这样的图片,而应该挂迪士尼的人物形象,这样才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有位中国老师站了起来,与凯茨争辩,她认为中国的教室内就应该主要挂中国的元素,外国人可以不懂嫦娥,但中国人包括中国的孩子都要了解嫦娥。我看到凯茨有些不耐烦了,她不理解这位中国幼教老师为何反对她,也不清楚嫦娥是谁,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教室里挂一幅女性的巨幅图片。
她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解受西方文化影响,与中国幼儿教师难以达成共识。其实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去国外的幼儿园时,我国教师也会不理解他们的环境布置,不清楚他们为何要那样做。
事实上,环境是指围绕主体的所有外界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理论中,所有的小系统、中观系统、大系统都与宏观系统密不可分。
02
当前幼儿园
环境评估的文化缺失问题
如今,幼儿园环境已被普遍视为评估幼儿园质量的重要方面,幼儿园环境质量通过诸多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估。我发现这些人为设定的指标大多以 “是否与幼儿的需要、兴趣相符合” 为 “标准”。
但有些所谓的 “标准” 其价值本身缺乏论证,属于主观判断,且大多源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幼儿园环境的主要作用在于熏陶幼儿,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予幼儿中华文化的熏陶,有助于通过环境让幼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给予幼儿迪士尼一类的西方文化熏陶,则可能通过环境让幼儿崇尚西方文化。
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几乎没有关于文化意义的 “评估要求” 和 “评估标准”,这种状况在 “培养什么人” 的重大问题上存在隐患。
例如,评估人员会纠结活动室里有没有呈现汉字,却忽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评估人员会关注幼儿园是否设置阅读室以及阅读室内有没有 “高质量” 的图书,却不关心这些书隐含和宣扬的是什么文化…… 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03
中华传统文化
应成为环创核心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由儒家、道家、墨家等多元思想相互包容、融通而构成和谐体系(注:原文 “庄子” 表述不准确,应为 “道家”,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起初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后来发展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来衍生出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中国特有的古文、古诗词、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传统历法、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在珠海的一家民办幼儿园 —— 晨阳幼儿园看到,其环境创设中至少 80% 以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让我感受到这里正在培养当年陈鹤琴先生倡导的 “现代中国人”。
在教育中,我们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去中国化” 是很悲哀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崛起的中国对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要求之一。
04
以幼儿互动
需求衡量环创价值
有一次我到重庆江北新村幼儿园观摩,看到一个游泳池里放满了黄沙,便问园长原因。园长告诉我,在重庆的幼儿园里,一个游泳池能发挥其功能的时间至多不过半个月,若不改造,性价比不高。于是她将游泳池改造成了沙坑,每天到沙坑里玩的孩子很多。
再仔细观察,游泳池面积不小,改造成沙坑的只是半个泳池,另外半个泳池成了一条 “小河”,河上建了五座不同的桥 —— 正规木桥、独木桥、铁索桥、梯桥和绳索桥。看到这五座桥后,我们一群教师讨论孩子最喜欢过哪种桥。
一致认为孩子最不愿意过的是那座造得规整的正规木桥,而最喜欢的是绳索桥,因为孩子总想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不是毫无风险、平平稳稳的事。没过多久,一群孩子来了,果然几乎所有孩子都涌向绳索桥,去其他桥的只有极少数。所谓的绳索桥,就是三根绳子,一根供踩脚,另外两根供抓手。我们的判断没有错。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园环境不是虚设的摆设,而是要充分利用的资源;应该明白孩子在与环境互动时,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是我们常规认定的,相反,越简单、越原始的东西可能越受欢迎。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环境创设。衡量幼儿园环境优劣的关键,是看哪种环境能让孩子参与进来,与孩子建立联系。只有能与孩子产生关联、能和孩子展开 “对话” 的环境,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环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加 主编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