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金牛教育 深耕师幼互动 共研习惯养成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I0NDA4Mg==&mid=2663385579&idx=1&sn=12e0e4839cf74982b2c84faf1d89faae&scene=45#wechat_redirect
写在前面
近年来,金牛区以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聚焦教育过程中的“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关键要素,推动全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师幼互动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也是能持续推动幼儿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有效的师幼互动能直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同时反向优化教育环境与教师专业能力,形成质量提升闭环。
为进一步推进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
分享交流3—6岁儿童
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经验
11月20日上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
阶段推进会暨3—6岁儿童习惯养成中
有效师幼互动实践研讨会”
在主会场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天艺分园
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特邀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吴慧源作专题分享。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同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全区各幼儿园园长、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共计260余人参加会议。
◎ 主会场
现场,侯莉敏教授以《有效师幼互动的特征》为题作专题分享。她从理论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师幼互动的重要价值与核心地位,深入阐释其对幼儿在同理心、共情能力、识别与回应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
随后,吴慧源教授以《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分析》为题作专题分享。她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享与解析,系统解读有效师幼互动的三个关键特征,通过现场探讨、分析案例,深入阐述了“到场—与幼儿建立联系—拓展幼儿的学习”三步师幼互动实施框架,为教育工作者将日常互动转化为有效互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吴慧源
11月20日下午
本次活动另设两个分会场
分别为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金桥分园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文道分园
现场,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彭元菊、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天龙分园曾文琦、成都市第四幼儿园文创分园董相峧、成都市第九幼儿园聚业分园杨寿琳、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金桥分园常叶欣、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降彩云、成都市第十九幼儿园刘钰、成都市金牛交子幼儿园第十二园宋紫涵等8位教育管理者及教师代表围绕习惯养成案例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展现了他们对《评估指南》、交往习惯养成的深刻理解及实践探索,为区域内各园所提供了可借鉴的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经验。
◎ 分会场一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马波在点评中指出,有效师幼互动是儿童习惯养成的核心载体,助力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勇敢地退”与“智慧地推”。本次的案例分享亮点显著,包含了将特殊需要儿童的差异视为教育资源、引导儿童参与规则创建实现自律内化、以持续肯定培育儿童自我主张等有效师幼互动策略。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马波
吴慧源教授则高度肯定了本次案例分享覆盖了个体与群体、生活与游戏等不同场景,展现教师“基于儿童需要”的专业行动路径:从观察发现,到分析解读,再到寻求支持策略。这种基于一日生活的深度观察,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基础。
现场,来自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蜀道分园、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成蹊分园的两位教师代表分别以《让教育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让教育扎根生活 让成长自然发生》为题作关于《儿童生活与教育》一书的读书分享,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谈及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长节奏和当下的生活,要以儿童生活为起点,去支持儿童的成长,走向可能的生活。
◎ 分会场二
随后,成都市第四幼儿园书记、园长寿新梅,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金周分园园长叶琳,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蜀道分园园长刘静,成都市第十八幼儿园书记、园长周利娜,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花照分园园点负责人钟琛围绕“如何理解儿童生活”“如何实施生活中的儿童教育”“实践困惑与未来方向”三大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从儿童本身、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家园共育等角度展开思维碰撞,分享对生活教育的真知灼见、探寻生活教育的实施路径,让教育真正回归儿童生活本真,守护每一个“正在过”的当下,培养既面向未来又懂得感受幸福的完整的人。
◎ 园长圆桌论坛
最后,侯莉敏教授作《让儿童在生活的原野上自由生长》主题报告。她强调,教育应关注儿童生活的原初性、完整性与系统性,避免将儿童生活窄化为日常琐事。教育者要赋予生活以教育目的性,把握引导与放手的平衡,让儿童在成人引导和环境支持下自主探索。同时,教育应兼顾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儿童既具传承意识又富有创新精神。
下一步
金牛区将进一步深化
有效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索
持续推进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
以“用爱倾听童声,用情回应需求
与幼儿同向同行”的教育初心
让保育教育质量提升更具力度与温度
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