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幼儿游戏回顾的实践路径与策略探究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游戏回顾作为游戏活动的关键环节,对幼儿经验梳理、思维发展及后续游戏延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游戏回顾的常见问题、政策要求、有效策略及案例解析等维度,系统探究高质量幼儿游戏回顾的实施路径。
一、游戏回顾环节的常见问题剖析
在幼儿游戏回顾实践中,存在诸多影响回顾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加以改进,将削弱游戏回顾的教育价值。
-
教师主导的点评式回顾:部分教师将游戏回顾异化为 “点评会”,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是非对错的评比。这种做法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违背了游戏回顾以幼儿为主体、支持幼儿自主反思的初衷。
-
教师连续提问的 “轰炸式” 回顾:教师因急于提炼游戏中有价值的行为,会对幼儿进行持续提问,替幼儿总结经验。这种方式剥夺了幼儿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幼儿处于被动回应的状态。
-
幼儿回顾的无重点性:一些幼儿在回顾时表达天马行空,内容与自身游戏实际关联度低。这反映出幼儿在回顾时缺乏对游戏核心内容的聚焦能力,未能有效梳理游戏经验。
-
幼儿回顾的失语性:部分幼儿在游戏回顾时完全不知从何说起,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既可能源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也可能是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幼儿无法提取游戏中的关键信息。
-
二、《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要求解读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为高质量游戏回顾提供了政策导向与实施依据。
-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应采用小组或集体形式,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观点、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拓展和提升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经验。游戏回顾作为支持幼儿学习的重要环节,需紧扣这一要求,成为幼儿梳理、深化游戏经验的平台。
-
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教师在游戏回顾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对其想法和问题给予积极回应。通过重述、重构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整理思路,促进其思维发展。
三、有效游戏回顾的实施策略
基于对常见问题的剖析和政策要求的解读,可从以下策略入手,提升游戏回顾的质量。
-
控制提问数量:教师在回顾环节的连续提问不超过两个,避免因过多提问给幼儿造成压力,保障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表达。
-
以开放性问题开启对话:采用如 “你今天玩了什么?” 这类开放性问题开启回顾对话,再通过描述、重复和重构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细节。同时,以好奇和积极的回应,让幼儿对回顾环节充满期待。例如,在延伸对话时,可提问 “你用到了什么材料?”“你和谁一起玩了?” 等问题,引导幼儿深入回顾游戏过程。
-
慎用评比性语言:减少 “今天有没有做得好的事发生?”“今天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类带有评比性质的提问,避免幼儿因担心评价而不敢真实表达,或因过度关注评比结果而忽略对游戏本身的反思。
-
避免问题轰炸:摒弃持续 “问题轰炸” 的方式,过多的提问会让幼儿感受到压迫和责备,使其陷入解释而非思考的状态。教师应顺应幼儿表达的内容,灵活运用重述、重构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
四、常见回顾误区的案例解析
通过具体案例解析,进一步明确不同误区的改进方向。
-
幼儿回顾不出来的情况:以小班豆豆为例,其语言表达和绘画水平较弱,在面对教师 “你今天做了什么?”“画了什么?” 的提问时,出现回顾困难。针对此,教师可通过提醒游戏计划(“我记得你之前的游戏计划是……”)、提醒材料选择(“我看见你在很多种颜色中选了一只橙色的笔,那时候心里想起什么呢?”)、提醒操作细节(“我看见你先用橘色的颜料笔画了一个圆形,再这样环绕着画出了一些曲线……”)以及表达个人感受(“我也很喜欢橘色,每次看见用橘色的笔画的画就觉得很开心。”)等方式,唤起幼儿对游戏细节的回忆,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深入思考。
-
幼儿回顾天马行空的情况:中班豆豆想象力丰富,游戏计划是搭建动物园,但回顾时大谈特谈动物园里会飞、会喷火的恐龙,脱离了具体游戏场景。对此,教师可通过描述游戏场景(“哇,你的动物园里很厉害的恐龙,除了恐龙你的动物园还有其他动物吗?”),帮助幼儿明确回顾方向,引导其聚焦自身游戏场景,进行有目的的回顾。
-
总之,高质量的幼儿游戏回顾需以幼儿为中心,紧扣政策要求,规避常见误区,运用科学策略,使其真正成为支持幼儿经验生长、思维发展的有力环节,助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温馨提示
【往期回顾】
【工作室动态】马利民学前名师工作室赴水口中心幼儿园开展“大教研”活动
【教育热点】教育圈的“集体表演”:老师演勤奋,家长演配合,学生演努力,谁在逼所有人入戏?










